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发布时间:2017-05-02 17:44:18
這一回研究了鄭國江老師的一曲二詞名作《星》/《號角》,其中一個在歌中多次出現的樂句:d r m( r m s l s m r) d r(按:括號內的樂音構成回文),鄭老師的協音手法可謂變化多端。......【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2017-04-29 15:53:56
有關「零二四三」的理論,用途之一是憑它去分析各填詞高手怎樣去借助「彈性」,求得多一點遣詞用字的自由,分析者從而得到多點啟發。這個文帖舉出幾個「應低填高」或「應高填低」的「彈性」例子……......【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2017-04-27 10:50:42
近日從想弄清楚一首歌仔到認識到原來有四首歌樂的起句幾乎完全一樣的,於是覺得很值得探討一下。本文的探討將分兩部份,第一部份重點在探討這四首歌樂「不一樣」的部份之創意。第二部份重點探討四首歌樂中含大跳音程的情況,以及對填粵語詞難易之影響......【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2017-04-26 20:43:01
香港戰前的1937年至1941年,人們一般把這首開始的三個音是「尺六合」的樂曲稱為《柳底鶯》......【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2017-04-22 08:08:11
香港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有K歌熱潮;在六十年代,有夾band熱潮;在三十年代,有音樂社熱潮。前兩個是屬流行音樂的,後一個是屬「中樂」/粵曲粵樂的,真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實,豈止音樂潮流變動,音樂概念也在變動。五十年代以前,嶺南人士慣把粵曲粵樂稱作「中樂」,而把現今我們概念中的「中樂」,稱為「國樂」。也是在五十年代以前,嶺南人士心目中的「流行音樂」就是「中樂(粵曲粵樂)」啊!本文的重點是,香港的民間音樂社到香港電台演出,是終結於何時?......【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