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7-04-27 10:50:42
近日從想弄清楚一首歌仔到認識到原來有四首歌樂的起句幾乎完全一樣的,於是覺得很值得探討一下。本文的探討將分兩部份,第一部份重點在探討這四首歌樂「不一樣」的部份之創意。第二部份重點探討四首歌樂中含大跳音程的情況,以及對填粵語詞難易之影響。
想起現代人,凡碰上兩首歌的旋律有點相似,便要指斥誰抄了誰。其實自然的音階不外do re mi fa so la ti,動聽的音階組合應該早給發掘淨盡,有一句半句似,在所難免。也許我們更應該去欣賞其中「不似」之處,研究「不似」部份的創意。
這處要感謝馬田兄,讓筆者知道了有首叫《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的兒歌!不過筆者最初的目標是想找某首日本兒歌。之前,亦從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名曲旋律辭典》找到一首起句跟那首日本兒歌幾乎一樣的俄語歌曲,辭典中稱之為《青年歌》。然後,又意外發現久石讓寫的一闋用於《魔女宅急便》卡通電影的配樂,音調也跟那首日本兒歌頗有淵源。花了好些時間,終於找齊這四首歌曲
更在意「不一樣」的部份
先來比較一下《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和《幸せなら手を叩こう》,後者有中譯作《幸福拍手歌》。兩首歌仔第一二句的音完全一樣(見圖一和圖二),第三四句則頗見不同。本文無意考查兩首歌仔哪首先面世些,也無意探尋會不會是誰抄誰或誰改編誰,更在意的是那「不一樣」之處。
兩首歌仔都屬「起承轉合」的結構,有「起」有「承」之後如何巧妙地「轉」,那是最見創意之處。《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以全部短音並加兩處大跳音程,是一種「轉」法;《幸福拍手歌》把之前的長句蟬聯破為兩個短句,亦是一種頗巧妙的「轉」法。足堪旋律創作者借鏡。
說起來,還可不可能有別的「轉」法呢?筆者相信人的創意無限,即使已有同樣的「起」句「承」句規限,還是可以有其他「轉」法的,筆者不才,試做個笨拙的練習:
久石讓的《魔女宅急便》配樂《元気になれそう》(譜見圖三),看來是有意從《幸福拍手歌》翻出新的樂章。《幸福拍手歌》在日本這樣馳名,久石讓沒可能沒聽過。他先是把《幸福拍手歌》的節拍簡化,然後改寫尾部,並新發展出另外兩個小樂段。把人們熟知的歌調翻新,其實極須創造力,筆者覺得這闋《元気になれそう》是翻新得甚巧妙的,是很好的變奏示範。
俄語電影歌曲《Молодежная》是三十年代俄語電影《Волга-Волга》(中文譯作《伏爾加,伏爾加》)的插曲(譜見圖四)。其起句跟《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的很相近,只是在句尾加了兩個下行的分解和弦音,但歌調往後的發展,便非常不同了。只是開始的一句很近似,又有何不可?再說,《Молодежная》雖亦是起承轉合共四句,但句幅卻長得多,所以它的變化與對比亦多得多。
本文所談的四首歌樂,都屬愉悅歡暢的調子。因而筆者也很感興趣地研究一下這些音調之中,大跳音程出現的頻率。其實結果都已分別寫在各個附圖上,現在綜合展示如下: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相鄰音位共44個,大跳僅有4處(見圖一紅色^之標示),
大跳的出現頻率約是4÷44~0.09……。
《幸せなら手を叩こう》
相鄰音位共41個,大跳僅有3處(見圖二紅色^之標示),
大跳的出現頻率約是3÷41~0.07317……。
《魔女宅急便》配樂《元気になれそう》
相鄰音位共74個,大跳僅有10處(見圖三紅色^之標示),
大跳的出現頻率約是10÷74~0.135……。
《Молодежная》
相鄰音位共88個,大跳僅有8處(見圖四紅色^之標示),
大跳的出現頻率約是8÷88~0.09……。
據筆者的觀察研究的結論:一般歌曲旋律之中,大跳音程出現的頻率常常小於十六分三(即0.1875),並稱此為「十六分三定律」。現在看這四個樣本,都是吻合這項定律的。尤其特別的是,這四首歌樂,除了久石讓的《元気になれそう》,其他三首的大跳音程出現頻率,連「十六分二」(即0.125)都達不到,可見其中大跳音程出現頻率甚是細小。
愉悅音調不一定多大跳音程
這現象或者說明,愉悅之音調不一定多大跳音程,事實上音樂家還可以使用速度、節拍等等等等諸般元素去描繪愉快心情。
更大影響的是,當大跳音程出現得這樣少,這是意味着填上粵語詞時會比較辛苦,因為天然的粵語之中,大跳音程出現的頻率卻是甚大的,一般都比八分三(0.375)還要大些,故筆者稱之為「八分三定律」。
以圖二的《幸せなら手を叩こう》為例,41個相鄰字位(總字數則是46個),其中只有三處大跳,這即是顯示,據這個曲調填粵語詞,我們有很多含大跳的詞語將不可能用得上,這委實是很淒慘很艱難的事情。
為了讓讀者諸君對天然粵語的「八分三定律」有個感性認識,且將上文出現過的一段文字重新「處理」,把出現大跳的地方標以*號。
不過筆者最初的*目*標*是*想找一首*日*本*兒*歌。之*前,亦從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名*曲*旋律辭*典》找到一首起句跟那首*日*本*兒*歌幾*乎*一*樣*的*俄*語歌曲,辭*典中稱之*為*《青*年*歌》。然後,又意外發現*久*石讓*寫的一闋用*於《魔女*宅*急*便》卡通*電*影的配樂,音*調也跟那首*日*本*兒*歌頗有淵*源。
這段文字總字數是113字(其實應計相鄰字位,計總字數的話,最後算出來的大跳頻率是偏小了的,但這裏貪方便,就讓它偏小吧),標了*號的地方共46個,而46÷113~0.407……,即使是偏小了的算法,都還比八分三大。
當中可以見到,有不少詞語,竟是大跳得非常頻密的,如「日本兒歌」,三個相鄰字位,全是大跳;「幾乎一樣的」,四個相鄰字位,全是大跳。當含大跳的詞語大部份都在填粵語詞時用不上,其縛手縛腳之程度,可想而知了。
一般而言,把天然粵語的八分三大跳頻率調整至合樂所須的十六分三大跳頻率,已經影響到不少含大跳的詞語難有機會用到粵語填詞之中,而本文所談及的四首歌樂,情況是更趨極端一些。
*
按:本文之原文已首先在香港那邊的博客貼出,而本文是稍有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