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1-03-27 07:50:09
前人的詞總是精練的,但時代風氣不同了,歌曲旋律音符多而段落也多,當篇幅須有四、五百字而不可少,詞人於是常常被逼「嘮叨裡見精練」,而這《苦瓜》好詞正是此類時代產物。
詞要「嘮叨」,實在也是有多些空間促使詞家去尋找更多妙喻警語,巧手地化「嘮叨」於無形。像「下半生竟再開學」、「就像我一直聽《香夭》從未沾濕眼角」兩個喻意,只如信手拈來,卻非常生動地補充說明「年輕不會洞察」、「是提早都不可以明白其妙處」的道理,而感覺上是愈出愈奇,哪有「嘮叨」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詞裡的一句:「幸得艱辛的引路甜蜜不致太寡」,這「寡」字非常粵語,外省人大抵不會這樣用的,但相信外省歌迷還是一看就明白的。要謝謝黃偉文這不一般的用字。由此「寡」字,也想到,僅是欣賞前人的精練之詞,而對當代的「嘮叨裡見精練」的詞作視而不見,會否也「太寡」了?
黃志華2011-03-28 22:38:17
回ifei:有你這樣的讀者捧場,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熟悉在下的朋友都知道,近十多年,我因專注於研究粵語流行曲的早期歷史,把自己停留了在上個世紀,最近幸得《南方都市報》不嫌棄,邀寫詞評,我戰戰兢兢的接寫,想法之一是逼自己重新接觸一下當下的粵語歌。 坦白說,現在還在努力適應,慢慢拓展視野。無奈恨鐵不成鋼,時間有限(我的音樂考古工作還在做嘛,亦尚有不少與音樂無關的工作),新歌卻太多,尋找與聆聽都頗感吃力,因為可以聽歌的時間竟是不多。 有你這樣熱心的讀者向在下推介詞作,真是感激得很。慚愧的是你所提到的此前一首都未聽過,真是臉也紅了。還請多包涵!我會設法找來聽聽。
黃志華2011-03-28 22:38:17
回ifei:有你這樣的讀者捧場,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熟悉在下的朋友都知道,近十多年,我因專注於研究粵語流行曲的早期歷史,把自己停留了在上個世紀,最近幸得《南方都市報》不嫌棄,邀寫詞評,我戰戰兢兢的接寫,想法之一是逼自己重新接觸一下當下的粵語歌。 坦白說,現在還在努力適應,慢慢拓展視野。無奈恨鐵不成鋼,時間有限(我的音樂考古工作還在做嘛,亦尚有不少與音樂無關的工作),新歌卻太多,尋找與聆聽都頗感吃力,因為可以聽歌的時間竟是不多。 有你這樣熱心的讀者向在下推介詞作,真是感激得很。慚愧的是你所提到的此前一首都未聽過,真是臉也紅了。還請多包涵!我會設法找來聽聽。
黃志華2011-03-28 22:38:17
回ifei:有你這樣的讀者捧場,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熟悉在下的朋友都知道,近十多年,我因專注於研究粵語流行曲的早期歷史,把自己停留了在上個世紀,最近幸得《南方都市報》不嫌棄,邀寫詞評,我戰戰兢兢的接寫,想法之一是逼自己重新接觸一下當下的粵語歌。 坦白說,現在還在努力適應,慢慢拓展視野。無奈恨鐵不成鋼,時間有限(我的音樂考古工作還在做嘛,亦尚有不少與音樂無關的工作),新歌卻太多,尋找與聆聽都頗感吃力,因為可以聽歌的時間竟是不多。 有你這樣熱心的讀者向在下推介詞作,真是感激得很。慚愧的是你所提到的此前一首都未聽過,真是臉也紅了。還請多包涵!我會設法找來聽聽。
chinaunix网友2011-03-28 16:23:28
順著南方都市報的專欄找到了黃老師的博客,把你的文章一路看下來,真是獲益良多! 黃老師專欄所介紹的詞還是以黃偉文、林夕這樣的大家為主,不知你對一些新冒起的詞人有什麼看法呢?例如小克的《有時》,Tim Lui的《囍宴樂隊》,陳詠謙的《沼氣》,6號的 《海·地》,都是值得點評的作品。 還有,最近潘源良、周禮茂、林敏聰等老一輩的詞人都有詞作回歸(例如陳奕迅《taste the atmosphere》中就有這三人的詞作,還有林憶蓮《兩心花》等),你怎樣評價他們現在的創作水準呢?
chinaunix网友2011-03-28 16:23:28
順著南方都市報的專欄找到了黃老師的博客,把你的文章一路看下來,真是獲益良多! 黃老師專欄所介紹的詞還是以黃偉文、林夕這樣的大家為主,不知你對一些新冒起的詞人有什麼看法呢?例如小克的《有時》,Tim Lui的《囍宴樂隊》,陳詠謙的《沼氣》,6號的 《海·地》,都是值得點評的作品。 還有,最近潘源良、周禮茂、林敏聰等老一輩的詞人都有詞作回歸(例如陳奕迅《taste the atmosphere》中就有這三人的詞作,還有林憶蓮《兩心花》等),你怎樣評價他們現在的創作水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