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004487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9-09-07 07:16:09

 
  心急地把《廣東流行音樂史》瀏覽一番。不過,對於香港人來說,這「廣東流行音樂」一詞,挺易誤解,因為港人一向把粵語流行曲稱作「廣東歌」,於是很容易就以為《廣東流行音樂史》說的是「廣東歌」的歷史。但其實書裡說的是除港澳特區以外,廣東人寫的中國流行歌曲的歷史,其中絕大部份的歌曲都是唱普通話的。
 
  自然,書裡開始處也有提到香港粵語流行曲的影響,在第六頁就說:「香港方面,不少粵語流行曲主要是以歐美、日本的音樂加入中文填詞為主。被香港人尊稱為『歌神』的許冠傑,是華人現代粵語流行曲的開山鼻祖。197112月,許冠傑演唱的《鐵塔凌雲》是第一首粵語流行歌曲。」這裡著者很小心,在粵語流行曲之前加了「現代」兩個字。
 
  這讓筆者想到,如何定義「現代」呢?旋律的創作風格?編曲風格?歌者的演唱風格?筆者認為,後二者都是可以變的(請看看今天貼的另一蕪文「許冠英《錢作怪》變江玲《甩甩頭》」,就是好例子),比如說《鐵塔凌雲》,同樣的旋律,讓文千歲或者龍劍笙來唱,能多「現代」呢?唯有旋律本身呈現的風格是最根本的。

 

  在許冠傑1971年唱出《鐵塔凌雲》之前,並非沒有原創的粵語流行曲的,比如說以下的一批都是百分百原創:

                        快樂伴侶                作曲:呂文成                1953

                        檳城艷                    作曲:王粵生                1954

                        秋月                        作曲:胡文森                1954

                        勁草嬌花                作曲:方植                    1962

                        不褪色的玫瑰        作曲:黃霑                    1968

 

以曲式看,這五首都是典型的AABA流行曲式,而且都是以西洋的七聲音階寫的,其中《檳城艷》甚至用上臨時變化半音,副歌段落還轉調,是西方同名大小調的那種慣用轉調手法,這些旋律,算不算「現代」?但觀連鄧麗君都非常欣賞,把它灌錄進她自己的粵語唱片裡,亦略可說明《檳城艷》是有「現代」的因子的。

 

  相比起上述一批歌曲,《鐵塔凌雲》反而是不算有曲式的一段過的曲子,歌裡一字唱數音的情況頗多,為甚麼這反而算是「現代」?

 

  再說,黃霑都算是「現代」粵語流行曲的重要創作人,但,他寫於六十年代後期的《不褪色的玫瑰》就不能算作「現代」嗎?非得七十年代後期寫的《問我》才算「現代」?

 

  「《鐵塔凌雲》是第一首(現代)粵語流行歌曲。」這「第一」也用得太輕率一點吧?

 

 

 

 

 
 
 
 
 
 
 
 
 
 
 
 
 
 
 
 
 
 
阅读(2945) | 评论(21)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黃志華2009-09-07 10:32:16

煒明兄:已遵囑刪除那條評論。其實我到是不敢把于粦前輩的《一水隔天涯》列出來,因為覺得很多人會認為這首歌並不「現代」,然而說到影響力,這首歌確是厲害,到了九十年代,尚有梅艷芳重唱。  

黃志華2009-09-07 10:32:16

煒明兄:已遵囑刪除那條評論。其實我到是不敢把于粦前輩的《一水隔天涯》列出來,因為覺得很多人會認為這首歌並不「現代」,然而說到影響力,這首歌確是厲害,到了九十年代,尚有梅艷芳重唱。  

黃志華2009-09-07 10:32:16

煒明兄:已遵囑刪除那條評論。其實我到是不敢把于粦前輩的《一水隔天涯》列出來,因為覺得很多人會認為這首歌並不「現代」,然而說到影響力,這首歌確是厲害,到了九十年代,尚有梅艷芳重唱。  

黃志華2009-09-07 10:32:16

煒明兄:已遵囑刪除那條評論。其實我到是不敢把于粦前輩的《一水隔天涯》列出來,因為覺得很多人會認為這首歌並不「現代」,然而說到影響力,這首歌確是厲害,到了九十年代,尚有梅艷芳重唱。  

chinaunix网友2009-09-07 09:43:54

除了老師提的幾首之外,學生還記得的有于粦和左几先生創作的《一水隔天涯》,那首歌據網上資料是寫自1966年同名電影,該曲經多人傳唱,歷久不衰,老一輩聽過這首歌的恐亦不少,而且旋律富有民族色彩,並不屬於「歐美」、「日本」一路。 「現代」不「現代」的界限似乎頗為模糊,在裡面大有文章可做。作為一部「史」,學生覺得應該考慮藝術作品傳播中所使用的技術力量,「現代流行」可從歌曲傳播媒介、製作技術、曲詞風格及影響受眾比例來劃一道不太明確的界線,而這道界線應該可以前移至六十年代或者更早。歌曲要「流行」,首先要得到大量受眾的接納。傳統戲曲、說唱文學等必須通過藝人傳播。在上個世紀中期,電影、收音機、唱片、錄音帶等在普羅大眾中日漸普及,這為歌曲的傳播提供了技術支持,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接的效果就是使受眾數量大增,歌曲傳播的速度、廣度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從這方面考慮的「現代」也許是更容易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