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发布时间:2012-12-20 09:06:51
看舊報紙,看與名人有關的訃聞,其實也能得到很多訊息。像一九七三年九月,見到邵邨人的訃聞,那才知道邵邨人名「仁棣」。 邵家一門四傑,大兒子名「仁杰」字「醉翁」,次子名「仁棣」字「邨人」,三子名「仁枚」字「山客」,四子名「仁楞」字「逸夫」。他們四人的名都帶「木」,其字分別是「邨人」、「醉翁」、「山客」、「逸夫」,甚是有特色。為他們命名的長輩,修養和思路都很不一般。我自然也想到,許家四兄弟,叫「文武英傑」,亦是佳構。現代家庭,一個嬌,兩個妙,大抵再難有這種名字上的美妙文化。 話說回來,邵家子侄輩排「維」字,如邵維鈁、邵維鑫、邵維錦、......【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2012-12-19 14:20:53
經典喜重奏,是日慶金禧。 《小刀》《瑤族》,少年樂旅尚依稀。 《東海漁歌》再響,妙論風聲誰像,字字笑開眉。 老友一堂聚,說粵話投機。 《山貝河》、《天玄女》,引思飛。 樂當姓港姓國?如姓粵何其…… 長愛《平湖秋月》,亦見《寒江殘雪》,變作把秋悲。 不望姓為粵,惟偶展珠璣。 ──寫於香港女青中樂團慶典音樂會暨聚餐之後,調寄《水調歌頭》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初稿 ......【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2012-12-18 09:38:53
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話詞說」專欄,見報標題是「期待『有琵琶的流行歌曲』」。 《有吉他的流行歌曲》,看歌名就知不是粵語歌了。是的,國語人才會把guitar音譯作「吉他」,粵人讀來卻覺音歪了,必須譯作「結他」,才覺得是準確的音譯。 「我學了三個月的吉他,哈哈哈哈哈哈哈,只因為你說你想聽有吉他的流行歌曲,好不容易學會《歡樂年華》,阿阿阿阿,四大和弦,給我力量。Dm7的聲音聽起來好像,好像我們隔着吉他,誇張擁抱著對方……」 這段歌詞可謂一語道破結他這件樂器在男男女女之間的作用,女孩們都會覺得......【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2012-12-17 09:17:14
《普普香港──閱讀香港普及文化2000-2010》一、二兩集,推出大約已一個月有多。出版社送了我第一集,我則自行購齊第二集。 表面看來,這是應香港中學推行通識科而出版的東西,但其實即使沒有中學通識科,吳俊雄、張志偉等學者仍是會搞這類書的。事實上,今次這套《普普香港》,當是《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的延續篇,但《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出版的時候,香港的中學還未有所謂通識科嘛。 這兩集《普普香港》,關注香港普及文化的朋友是不宜錯過的,全套書分三大編,先是理論,次編是「媒體觀察」,第三編是「潮流、空間與文化身份」。是書的特色是文章結集,而這些文章......【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2012-12-16 09:44:42
本文原發表於2012年12月15日的《南方都市報》「粵詞閱好」專欄。見報標題是「逢場作戲,原來也要真氣」。 華語流行曲的歌詞,總是偶爾會混入一句半句英語。容祖兒唱的《充電器》,一開始便是英文:「A brand new day」,幾疑是英文歌。此情此景,筆者總會問:能有幾首英語流行曲混入漢語?流行曲文化,為何總是英文入侵中文?而我們都已經變得熟視無睹,不覺得有問題。 雖然中文夾帶英文,《充電器》卻不失為佳妙之詞。在十分輕鬆的音樂旋律中,歌詞敘說人在新的一天,像是電器重新開機,能源也是滿滿的(相信乃是因為換上全新乾電池或重新充滿了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