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2-12-17 09:17:14
《普普香港──閱讀香港普及文化2000-2010》一、二兩集,推出大約已一個月有多。出版社送了我第一集,我則自行購齊第二集。
表面看來,這是應香港中學推行通識科而出版的東西,但其實即使沒有中學通識科,吳俊雄、張志偉等學者仍是會搞這類書的。事實上,今次這套《普普香港》,當是《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的延續篇,但《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出版的時候,香港的中學還未有所謂通識科嘛。
這兩集《普普香港》,關注香港普及文化的朋友是不宜錯過的,全套書分三大編,先是理論,次編是「媒體觀察」,第三編是「潮流、空間與文化身份」。是書的特色是文章結集,而這些文章大多輯選自報章雜誌或民間團體的研究報告等。從序言中可知道,「結集的困難不在寡而在過多。眾多搜集到的文章,重點不一,皆有其用,難於取捨。」「經兩輪篩選之後,可供結集的數目仍以數百計。」故此,可想見能收進這套書中的文章,都有一定的代表意義。而閱罷整套書,當會對新世紀的首十年間的香港普及文化面貌,有一個相對地較全面的了解。
書中,「媒體觀察」之下的文章分為六類:「電視」、「電影」、「流行音樂」、「明星」、「漫畫」、「新時代的媒體」。「潮流、空間與文化身份」之下的文章分為五類:「消費」、「青少年文化」、「性別與性」、「城市」、「本土意識」。
在「流行音樂」的一章,收錄文章十一篇: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節錄)(黃湛森)
Sam Hui Band房(梁款)
此時此處的音樂回憶(黃志華)
重寫香港:粵語歌故事還該這樣說嗎?(黃志華、陳銘匡)
香港流行歌詞探賞(節錄)(朱耀偉)
借借你的愛(朱耀偉)
香港樂壇「作者論」與何韻詩(馮禮慈)
粗口音樂與青少年次文化(馬傑偉)
香港流行音樂:數碼化下的契機與蛻變(黃志淙)
傳媒科技與香港粵語流行曲的演變(節錄)(馮應謙)
歷史的傷痕(節錄)(潘國靈)
從這十一篇文字,相信讀者能比較全面的了解香港的流行音樂文化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