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2-04-09 08:28:24
《山歌》大約可分為A、B兩段,但B段是A段的擴充和變化而已。以筆者的理解,A段應該是「一上句二下句」的三句體。上句六拍,第一個下句六拍,但第二個下句,卻大幅擴展成十二拍!這長長的十二拍第二下句,內涵豐富,如何是曲折蜿蜒的小調旋律,這就是極好的示例!首先它是頂真第一個下句,再說,第一下句總體是下行的,這第二下句則先逆向地向上行,然後再現第一下句裡的一個小音群5323,緊接着又把這小音群廣充變化為5321235,變成美麗的回文樣式(關正傑《詠梅》第一樂句用的音與此完全相同),然後,來個合尾,即結束音與第一下句相同。單用文字略作敘述,大抵只能說出這樂句妙處的五分,另外五分請網友自行補充好了。
B段是A段的擴充變化,方式也很奇特。開始的兩個上下短句,都由六拍擴展為八拍,並變成幾乎是嚴格模進的關係,而一開始是在全首歌的最高音起唱,形成高潮。這裡也很符合高點須唯一的旋律寫作之道,如果全首歌裡最高音出現不止一次,就不大覺得高,甚至新鮮感都會消失。B段的第二下句跟A段的第二下句一樣長,都是十二拍,後八拍的音也一樣。但B段第二下句的首四拍則刻意平直地保持在中音區域裡行進:21232212,這跟先前兩個大下滑音形樂句形成對比,也有緩和或煞住滑勢之意,這作法亦堪賞。
以上的簡單分析,可知《山歌》的樂句結構不大規整,但旋律線反而極美麗。這又再次讓我想到近日何韻詩那首《癡情司》,樂句結構正是失諸太方方正正,缺少中國小調應有的蜿蜒曲折韻致。
由顧媚的《山歌》而到張德蘭的《春天新希望》,顧嘉煇並沒有原曲照用,而是做了改動的(見本文所附的曲詞曲譜的紅筆處),大抵是為了更能體現「賀歲」的情緒吧。最重要的改動是出現了5223音型,包含四度的大距離音程,使情緒更見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