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857885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0-02-09 07:41:22

 
  虎年新春,自然地想到那些年節及喜慶歌曲。說來,粵語歌裡的賀年歌曲,誕生日子最早而又曾風靡一時的,當數一九五零年代中期的《恭喜發財》。那是由當時有「新紅線女」之稱的鄭幗寶灌唱的。記得周聰生前,對筆者提到一九五零年代受歡迎的粵語歌,亦有數算及這首《恭喜發財》。
 
  「恭喜你,恭喜你,大把生意,豐足收穫笑嘻嘻,發展富源萬倍利,恭喜,賀喜,生意滔滔又分枝,四方貴人聚滿地……」這首《恭喜發財》,乃是由魯試據廣東小曲《十八魔》填詞而成的,雖非百分百原創,惟據鄭幗寶憶述,它屬首批先收音樂再錄歌唱部份的粵語流行曲。以此觀之亦有頗特別之意義。事實上,當年這首歌每到春節期間便又流行一次,使這首歌曲的知名度大增。筆者記得,六十年代後期,「八珍甜醋」曾借用《恭喜發財》來炮製電台廣告,這也可見該曲的影響力。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愛講意頭,也愛張揚紅事。一九五零年代初,粵語流行曲在香港先天不足地面世後,有關紅事的歌曲是頗有一些的,例如何大傻呂紅合唱的《有子萬事足》、鄧寄塵唱的《恭喜恭喜》、《包你添丁》等等,只是都及不上鄭幗寶那首《恭喜發財》之受歡迎。紅事歌多,也許因為當時「市場對象」是草根庶民,粵語歌生產者覺得需求甚殷。記得那時廖志偉和伍木蘭有一首《添丁發財》,用李香蘭的名曲《支那之夜》填上這樣的曲詞:「(男)居然係茨菇碇噃,添丁歡喜真高慶兼有胙肉領,(女)又趣致靚仔夾白淨……」連「茨菇碇」都不避忌地入詞,也難怪有些人指摘五、六十年代的粵語歌粗俗。可是既然要講「發財」要講「添丁」,說的正是這些事嘛。

 

  說到紅事歌曲,當年有一首君綿和許艷秋合唱的《金山橙》是不能不提的。這首歌曲由朱頂鶴撰詞(曲應非原創,但難考證出處),內容謂新婚之夜應要吃個金山橙,很有意頭。意頭一是多金、大發金山,意頭二是情如金石之堅,意頭三是情義如山之重,意頭四是婚姻如橙一樣圓(滿),除此之外,還可想像他日添丁,教孩子唱:「行行行,行到街邊執個橙,橙好食,又好行」。這首歌可謂盡顯粵人講意頭的優異智慧。

 

  在現今事事講原創的流行音樂語境裡,以上提到的歌曲的吃虧之處,是它們在音樂上俱非原創。

 

  幸而,六十年代中期,香港人開始有自己原創的紅事歌曲,那就是商台特為祝壽祝婚點唱節目而創作的《祝壽曲》和《祝婚曲》。兩首歌俱由鄺天培作曲,周聰作詞。記得那時每到節目時間,播音員讀畢一批點唱名單後,就會響起:「恭祝你福壽與天齊,慶賀你生辰快樂……」和「齊賀你,天生一對,效于飛諧鸞鳳……」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七十年代中期以後,節目沒有了。但這兩首紅事歌曲卻不脛而走,最終成為香港人結婚和慶生辰必唱的中式喜慶歌曲。事實上,更有網友心細如塵的指出,國語人是沒有相類的《祝壽曲》和《祝婚曲》,因此慶祝生日的時候,唱的只是譯了國語歌詞的外語版《生日歌》。這一點,港人似乎可以自豪一番,而廣東人亦與有榮焉?

 

  未知是否湊巧,七十年代中期的香港,在天時地利人和配合之下,粵語流行曲大大振興,甚至紅事歌曲,都事必原創,例如著名的《歡樂年年》、《迎春花》、《財神到》、《祝福你》等百分百原創的賀年歌曲,便都是在這滾滾洪流中產生的。可是,卻偏偏不見有人有能力創作全新的祝壽和祝婚歌曲來取代舊有的《祝壽曲》和《祝婚曲》。筆者猜想,或者是曾有創作人有這個念頭的,奈何「眼前有景道不得」吧。事實上,歌星新婚及添孩子後,唱有關題材的歌是不乏例子的,比如張學友的《你的名字我的姓氏》之類,但「功能」跟《祝婚曲》可不大一樣!

 

  不過,一說到《歡樂年年》、《迎春花》、《財神到》、《祝福你》這批產生於七十年代後期的粵語賀年原創歌,筆者便不禁神傷,因為自此之後,八十年代過去,九十年代過去,零零年代都過去了,三十年間香港再沒有新的粵語賀年原創歌,其流行程度與地位能與這批歌曲相並論,尤其是論數量,三十年來音樂人寫過多少呢?是賀年歌太傳統太不合時宜摩登的音樂人不屑寫也寫不出?還是我們都甘心年年繼續唱《歡樂年年》與《迎春花》?

 

  當回顧一下,五十年代的《恭喜發財》、七十年代的《歡樂年年》,誕生的時候都處於粵語流行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上升時期。相信可能是在上升期裡,音樂人的心態較能積極向上,多方嘗試,不棄傳統。今天的「初十」年代,粵語流行曲則處於一個衰退期,估計可能要到下一次的發展上升期,才會有讓人耳目一新、樂於傳唱的粵語賀年原創歌問世吧!

 

 

 

  按:本文昨天發表於《信報》文化版。

 

 

 

 
 
 
 
 
 
 
 
 
 
 
 
 
 
 
 
 
 
 
阅读(5539) | 评论(48)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黃志華2010-02-24 16:19:58

謝謝!很美麗的留言啊!  

黃志華2010-02-24 16:19:58

謝謝!很美麗的留言啊!  

黃志華2010-02-24 16:19:58

謝謝!很美麗的留言啊!  

黃志華2010-02-24 16:19:58

謝謝!很美麗的留言啊!  

黃志華2010-02-24 16:19:58

謝謝!很美麗的留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