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8-07-10 20:22:44
要補充一點,筆者覺得,內地把很多中國古典文學學術專著以正體字排印,固然有其學術上的考慮,但卻無形之中製造特殊階級:不懂正體字休去研究中國古代經典和原典!我覺得,內地是應該考慮重新把正體字納入中小學的教育範疇內,讓下一代都能兼懂繁簡,到那時,再去考慮是否廢止簡體字。
chinaunix网友2008-07-14 00:29:41
大陆人多使用拼音输入法,从此角度而论,繁体字和简体字的输入速度其实是一样的。字之繁简并不影响大部分人的电脑输入速度。 对于颇为学者诟病的异义同形问题,亦有古典书籍出版社在使用简化汉字的同时酌用异体简化字,以方便区别,如以“馀杭”、“其馀”区别于第一人称的“余”,实际上也可以解决简化后字义难辨的问题。 所谓简体字难辨,则繁体字亦有其弊。在下曾经看错“鬥”与“門”,而“烏”与“鳥”则用繁体字亦难以区分,在计算机上以小字型显示这两繁体字,则更难以分辨。 简体字其实有其进步性,书写便捷是第一优点。而且对大多数简化后的字而言,更以辨认。至于一些异义字(如“余”、“餘”,“云”、“雲”等)简化后变成了同形,此为简体字之一弊端,但亦可通过在古籍出版物中使用异体、繁体字特殊区别对待而解决。若能革除此弊则最好,其余的其实并不是太糟糕。而且,随着现代汉语中不再用第一人称“余”,又“子曰诗云”之式微,“云”字亦只得一义,所以简体字在现代汉语其实亦无甚不妥。 至于从书法艺术化角度而言,则字漂亮不漂亮,还在于书法家功底,写字的人肯不肯练字,而不在于字之繁简。写简体字丑的人肯定很多,但写繁体字而写得很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