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8-04-16 08:29:18
所謂原則,有時也因棋藝進境而有不同的理解與掌握。比方對於初學者來說,不要一開始就總是狂吃棋子,會是一個頗樸素的原則,但對他們來說,尤其是初中以至小學生,就會很不解,也很難放下狂吃策略:不是要比最後誰吃的棋子多嗎?棋子一開始就比對方少,心裡怎能踏實呢?事實上,黑白棋精奧之處是在於開中局階段的爭奪目標是常常是在「虛處」而不在「實處」。棋子的數目是非常具體的,是「實」的,但每一手棋可以落子的格子的數目(活動空間)以及這些格子的分佈情況(活動範圍),卻是「虛」的,較易忽略,也較難數得清楚的。
故此,下黑白棋的總原則,乃是要努力增加自己的活動空間以及爭得良好的活動範圍,同時也要努力消減對方的活動空間及限制其活動範圍,務使其活動範圍都只餘下一些壞格子!
從這個總原則,產生一些初學者較易掌握的樸素原則,如所謂的「子少勢易優」、「逼對手的棋子包圍己方的棋子」,因為「子多」一般意味「活動空間少」,「子少」反而「活動空間多」,而把對手的棋子包圍起來,亦意味活動空間與活動範圍都很有問題。不過,數黑白棋的大原則,「子少勢易優」、「逼對手的棋子包圍己方的棋子」都不是。
筆者認為,除了爭奪活動空間和活動範圍這個總原則,下黑白棋還有四大原則,這就是筆者近期已陸續在這個blog裡為文介紹過的開局時的「控中原則」、中局終盤時的「大散度原則」、中局終盤時的「偶數原則(理論)」以及整局棋裡皆需注意的「控線原則」。能夠不執着地活用這四大原則,知道甚麼時候應優先考慮哪條原則,就是黑白棋高手了!
由於之前那幾篇文章都旨在作簡單介紹,這裡想做點補充,特別是偶數理論。對於從對局一開始就先下子的黑方來說,為了在終盤時不讓白方有偶數優勢,往往需要謀求「逆轉奇偶」,一般而言,它是要借仗白方沒法在某些餘空是奇數的小區域落子,這就意味着其他小區域變成偶數餘空白方先落子,這亦等於把奇偶逆轉了。說起來,曾聽一些得道的高手謂:下黑白棋就是看奇偶變化而已,話說得輕鬆,而筆者就是那類總是參不透奇偶變化的笨笨豬。
下黑白棋如果還有甚麼原則要記的話,我認為該是「欲擒故縱」,事實上,這即是說:為了得到,往往先要捨棄,正如開局先少吃子,到後來才大吃,就是一種「欲擒故縱」罷。又比如說,開局「控中」固是大原則,但也有不少時候往往是要先忍讓對手佔據中腹,徐圖反奪之,亦正是「欲擒故縱」!又比如在較樸素的原則裡,「不要過早讓對方佔得角位」頗是重要,因為要是棋力相當,過早失去角位,就幾乎形同繳械,沒甚麼活動空間與範圍可爭了,但高手卻可以知道在甚麼時候把角位讓予對手而賺得更重要的活動空間,甚至讓了對方都不敢要。「欲擒故縱」之道,亦奇而偉哉!
以上所言,僅是個人的心得,還望高手指正或補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