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8-03-24 15:54:49
第四節 綜觀粵語時代曲時代(52-58年)
對於1952年至1958年這個「粵語時代曲時代」,在筆者之前的拙著《原創先鋒──粵曲人的流行曲調創作》已有頗多的敘述,本節不想重贅太多那邊的文字,只是,通過更豐富的資料佐證,不少事情更見清楚。也有些東西,因為找得更豐富的資料,才得以「浮出水面」,讓我們見到。
比方說,對於那些年粵語流行曲電台是不會播的說法,現在可以用具體的資料證實是完全不確的。在上一節我們剛剛見到,即使是播粵語時代曲比較少的香港電台,發展到五十年代後期,一星期有105分鐘是播放這個曲種的,怎會是「不會播」?
再說,通過本章第一第二節的資料整合梳理,1952年至1958年這七年間,粵語時代曲的潮起潮落,是一個很明顯的「峰」形圖像。無論是歌曲產量還是原創歌曲的含量,都以1955年為高峰(粵語時代曲「誕生」後的第三個年頭),達到最高點。所以,相信是可以用「興盛」一詞來形容1955年的時候粵語流行曲的生產情況!
粵語時代曲的四間主要生產公司,美聲和幸運到了1956年初,便已經停產了。南聲反而是1956年初才開始推出粵語時代曲──「跳舞粵曲」,套個不大適當的比喻,或可說是「二雞死,一雞鳴」!而正如筆者不時強調,南聲唱片公司的「跳舞歌曲」出品,有一部份歌曲僅從歌名看,亦已感到跟1952年至1955年間的粵語流行曲的題材取向頗有些不同,其中一種差別,乃是不避俚俗!加上筆者也觀察到,和聲歌林唱片公司的第四十期(1955年6月14日面世)出品中,那批粵語時代曲開始添上些鬼馬諧謔歌曲,不再純是正經嚴肅的題材了,何況歌者也加入早在三十年代便以唱諧趣粵曲出名的何大傻了。那麼,這會不會是幸運和美聲唱片公司「退場」的原因,尤其是前者?
一直猜想,粵語時代曲初生的兩三年後,取材上多添鬼馬諧謔,乃是受其時的南洋粵語歌影響,甚至香港粵語時代曲原創產量的減少,也可能跟南洋粵語歌的影響有關。詳細因由,拙著拙著《原創先鋒──粵曲人的流行曲調創作》亦有頗多探討,本節也不擬多贅。
故此,應該要多說的是粵語時代曲的興盛期!尤其是在興盛期間的原創作品。記得在「粵語時代曲唱片公司列國志」的一章內指出過,美聲唱片公司在1953年4月22日、同年的10月22日及1954年2月21日所推出的頭三批「粵語電影插曲」,細考察下,感到其中是有原創作品的,但該公司卻是完全不交代作品的曲詞作者,很是遺憾!
美聲公司要到1954年6月22日推出的第四批「粵語電影插曲」唱片,才主動在唱片歌紙交代曲詞作者資料。
為何有這樣的轉變,原因耐人尋味。筆者至少相信,是因為交代詞曲作者,可能更符合公司「利益」,如得到推崇,得到注意等等。
或者也應該相信,是在此之前,有原創粵語時代曲作品大大流行所帶來的影響。這作品,可能是1953年八月面世的《快樂伴侶》或者是1954年三月面世的《檳城艷》。
《檳城艷》乃幸運公司的出品,說來,該公司是1954年才開始推出「粵語電影插曲」唱片,卻是一開始就注重原創,而數年來,幸運公司共出版過十六首「粵語電影插曲」,原創就佔了十三首,比例是這樣高,彷彿堅持原創就是該公司出版「粵語電影插曲」的重要宗旨!
尤其驚奇的是五十年代向來只出版國語時代曲唱片的百代唱片公司,也在1954年推出了四首粵語時代曲,並且四首都是原創的,其中兩首還是姚敏特為這次出版計劃而創作的!
以原創比率來看,1954年的比例是比1955年稍高一些呢。具體數據是:1954年總產量40首,原創佔24首;1955年總產量48首,原創佔2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