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7088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7-08-07 20:17:40

拙著《實用小曲作法》應該快將有售,

這裏把書的後記貼貼,方便網友了解一下。

 

 

  回想筆者在七十年代初的初中時期,即自習簫笛,甚迷醉粵樂及粵曲小曲,對它們的旋律之構成,極感神秘和好奇,但限於見識,也就僅是止於好奇,會是怎樣創作的,完全說不出個所以然。及至過了知天命之年,在民間音樂創作理論上見識廣了深了,對此才開始有所領悟。

 

  2013年三月開始,筆者開始在戲曲雜誌上撰寫賞析粵曲小曲旋律創作的蕪文,對小曲作法漸有所得。同年的九月開始,又興致勃勃試拿宋詞來譜成粵調歌曲,親自感受粵調創作上的過程。這樣兩路並進,對小曲作法認識又更深一些。為此,很是感謝廖妙薇女士和曾美如女士!要不是兩位願意撥出寶貴版面刊載這種其實頗學術性的文字,恐怕今天就沒有這本拙著。

 

  粵曲小曲作為民間音樂,相信前賢在創作它們時,真是沒有甚麼所謂「法」,都是憑天賦所得的強烈音樂感覺去寫作。又或者,當年音樂社熱潮之下,粵樂幾乎是人們的共同興趣,不免有許多交流,包括創作方法,於是人人都可以寫得出一首半首。

 

  時代已變,傳統的這些粵樂、粵曲小曲,現在人們大抵只止於欣賞,少有想到去創作同類的東西,彷彿再寫這種東西就等如陳腔濫調。筆者卻相信,其實是在乎寫的人怎樣去寫而已。

 

  時代也真是大大不同了。昔日之前賢,能唱能奏(包括拍和)能作的,並非只有一二大師,而是普遍如此,多才多藝者眾。筆者甚期望現在的粵樂愛好者有日亦能與前賢這種多才多藝看齊!

 

  為此,不辭淺陋,把這幾年來積累所得的小曲作法經驗,寫成這薄薄一冊。期望能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對粵曲小曲以至粵樂的創作興趣;又或在小曲作法研究上,作更深入的探討。此事很感謝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始能順利付梓!

 

  古人論文章作法,嘗云:「文無定法,文成法立」。於旋律創作而言,大可仿而說之:「曲無定法,曲成法立。」筆者亦感到,旋律創作很多時如繪畫,都是用線條和色彩來表現而已。就如本拙著第二章開始所說:「轉出情,折出形」,情就是感情的色彩,形就是線條了。

 

  於創作人而言,知道線條粗幼的效果,知道有甚麼色彩可以使用,那就夠了,然後創作人就可以隨己意去揮灑。所以,本拙著的寫法也是依此思路寫成,讓讀者知道有哪些線條類型、有哪些色彩對照效果,就應該很足夠,不用再執手相教些甚麼了。

 

  本拙著雖是談小曲作法,但相信其他風格的旋律創作,亦可借鑒。正如筆者研究過,已確知是先詞後曲之作的《大地恩情》,其中「若有輕舟強渡,有朝必定再返,水漲,水退,難免起落數番……」的幾個樂句,便有用到本拙著提及的「圍繞中心音」及「同頭」的技法。又比如近年的粵語流行名曲《高山低谷》,其中「你快樂過生活,我拚命去生存,幾多人位於山之巔俯瞰我的疲倦。渴望被成全,努力做人誰怕氣喘,但那終點掛在天邊……」的幾個樂句,也用齊了「連珠」、「頂真」、「回文」的技法哩。

 

  為了讓讀者在書本外能找到多些參考的東西,決定把筆者數年來在《戲曲品味》和《戲曲之旅》發表過的小曲賞析文字篇目,作為附錄放在書末。

 

  這本小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匯智出版的羅國洪先生的鼎力支持,感激不已!

 

  最後,很感謝小雅樂軒的廖漢和主席與香港音樂專科學校的徐允清校長,在百忙中撥冗為本書撰寫序言,也很感謝林國樂兄為本書賜譯英文書名,凡此都使本書生色不少,特表謝忱!

 

 

丁酉年五月廿一日寫於無畫齋

 

 

阅读(226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