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31524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7-04-01 12:45:11

 

  粵劇《帝女花》首演於195767日,換句話說,到今年的67日,便是《帝女花》一劇面世一個甲子。此時此刻,很想談談因這部名劇而廣為人知的小曲《妝臺秋思》。

 

  《妝臺秋思》無疑是脫胎自古曲,但用進「香夭」一場時,曲調是經過改寫的。對於《妝臺秋思》曲調的來龍去脈,陳守仁在《粵曲的學和唱──王粵生粵曲教程(第三版)》之中曾詳細為文探討,所展示的史料是甚豐富的。

 

其古譜應是乙反線

  如陳守仁所言,現在我們已沒法知道王粵生等音樂家當時是以哪個版本的《妝臺秋思》作為改寫的底本。陳氏在書中是有附載《妝臺秋思》若干甚古老版本的工尺譜影版,如華氏琵琶譜所載的《傍妝臺》(1819年)、李芳園版本的《妝臺秋思》(1895年)等,從影版中可以見到,這些古譜應該都是以乙反線記譜的,但比較奇怪的是,陳氏卻把它們譯成羽調式的簡譜,若不大熟悉工尺譜,便會錯失掉這些寶貴的訊息。雖說工尺譜譜字有時是一字多義的,但筆者請教過謝俊仁博士,指《妝臺秋思》在古譜中是很有可能以乙反線來玩奏的。由是可以推想,《香夭》中的那段《妝臺秋思》曲調,轉換成乙反線來奏唱是可行的,因為古譜中本就是用乙反線的嘛!

 

  由此也或可推測,王粵生等音樂家所採用的《妝臺秋思》底本,應該不會是太古老的使用乙反線的版本,而是較近代的,已轉換成普通羽調曲調的版本。

 

  接下來就集中說說《香夭》版《妝臺秋思》吧!說起來,筆者愚笨,用樂器演奏這闋小曲時,向來都要看譜,覺得背這闋曲譜很難(也因為向來沒誘因去背吧)。其實這正是很多動聽的粵曲小曲共有的特點:好聽,譜卻不易背,因為曲調轉轉折折,常常難以記清折回何處,轉往哪方。本文所附的「旋律分析圖」,除了引子,其「正文」嘗試斷分為十四行,其中可見許多轉轉折折,卻難見規律。

 

引子音調貫串全曲

  《香夭》版《妝臺秋思》的引子,不知是不是最後才從曲中提煉出來,還是甫改編時便寫定了。但它的作用肯定不僅是引子,而是一個重要的音樂主題,它和它的變體,貫串在曲中多處。這個引子,是集多種妙美於一身,「連珠」至少有三串,它的前半圍繞中心音「尺」,它的後半圍繞中心音「士」,這是本文所附的分析圖中已有顯示的,可是「一圖難盡」,至少有兩點可補充,比如「工六五」與「尺工六」是層遞關係,而「六五」、「工六」、「士上」、「合士」、「仜合」是更長的一串向下層遞的音組。凡此妙美,經過有機組合,怎會不動聽?

 

  這引子旋律,還基本保持完整地於第四、第六、第十一及最後的第十四行中再現。其實,在第十二和第十三行之中,是包含有引子音調的變體的,參見旋律分析圖中所標示的「變前A」與「變後A」,這兩處都是把引子音調節拍擴展,稍添一兩個音而成。「變前A」的樂句片段,相應的曲詞是「地老天荒情鳳永配痴凰,願與……」,可算較易認出是從引子「士上尺尺工五六尺工六……」變化出來的。至於「變後A」的樂句片段,相應的曲詞是「明朝駙馬看新娘,夜半……」,這一回少了「士上」兩音,是從引子的第三個音起:「尺尺工五六尺工六……」,並施以變化。

 

  粵曲小曲之中,很少見像《香夭》版《妝臺秋思》那樣,引子音調在正文中再現得這樣頻繁。當然,由於引子音調如此妙美,故此縱是再三重現,仍是百聽不厭!也由於此,我們或可以據引子的較完整地再現來分段。據此,旋律分析圖中第一至四行是第一段,或「起」段,五至六行是第二段,或「承」段,七至十一行是第三段,或「轉」段,而十二至十四行是第四段,或「合」段,不過,在《香夭》中,會再唱一次「起」段才結束整首小曲。

 

  單看「起」段,第一二行四個短句,其尾音是層層回落,但第三行卻在中音區迴旋,句幅稍長,有種依依不捨之感,然後才接到引子音調,緩緩轉落歌曲最低音區,完成那長長的嗟惋。這頭三行,亦含有引子的音調片段,而第三行含有兩個回文音群,加上兩串連珠,亦極優美。

 

  「承」段甚短,一個帶回文的新樂句「丁」加上樂句「乙」便立刻接引子音調。看其音域,只在中低音區盤旋。不過,歌者唱到「平陽門巷」是唱高八度的,低徊中有奮欲振起之意。

 

  「轉」段是曲中最長的段落,開始的兩行,即第七第八行,俱以「工」音起,又以「工」音收,而且俱是變化地再現「起」段的幾個樂句,有一種反覆詠嘆感慨的意緒。第九第十行幾乎不大見有再現前面的樂語樂匯,聽來面目一新,加上旋律還一度攀上高音區,使意緒變得激揚。這兩行雖是面目一新,樂句本身所含的回文、頂真、連珠卻也可觀,故此仍是甚婉轉動聽的。

 

  最後的「合」段,旋律從最高音處開始,那是樂句「丁」的高八度再現,然後出現引子音調的變形,緩緩唱了七八拍後,出現全曲罕見的「反」音:「反五六反工」,彷彿情意有點異樣。如前文所說,第十三行開始的五六拍,那旋律仍是從引子音調變化出來的,可謂是讓動人的引子音調盡多地接觸聽眾,加深他們對這音調的印象!

 

  經過一番較細緻的分析,可見《香夭》版《妝臺秋思》既像傳統小曲般,旋律發展如步移景換,但有同一(引子)音調在曲中多番再現或變化再現,卻又頗不與傳統小曲一般,甚值得玩味。

 

 

 

按:本文原刊於2017年三月號《戲曲之旅》(第179期)「小曲微觀」專

 

 

 

 

 

 

 

阅读(122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