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6654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6-06-01 18:37:13

 

 

  嚴格來說,乙反《戀檀》並不屬粵曲中的「小曲體系」,然而,它在粵曲中的用法,常常是一般「小曲」的用法,甚至還有流行曲的版本《怨恨老竇》,所以,筆者不拘一格,把它當「小曲」來談論。

 

  據陳卓瑩著的《粵曲寫唱研究》的最新近版本,在頁271中介紹說:「據說《戀壇》是前輩名武生新華創造的,但名稱卻有『聯彈』、『連彈』和『戀壇』等三個叫法。這種唱式,有人說它是『雜曲』、也有人稱之為『套曲』,原因是它有戀壇慢板、戀壇中板和戀壇二流,而起板和過門都很有『套裝』的特點……新華創造的時候,不知有否受省外劇種的影響……新華創造這種唱式完全是為了他的首本戲《蘇武牧羊》夫婦分別的那一場使用,在曲目中則獨自稱作《猩猩追舟》……」

 

源自《蘇武牧羊》之《戀檀郎》

  陳非儂口述的《粵劇六十年》2007年的新近版本,在頁116也有相近的說法:「劇末猩猩(番邦女子的名字)深明大義,和蘇武泣別,劇情十分動人。二人相會時,猩猩坐在蘇武膝上,對唱著名的《戀檀郎》一曲。這支曲後來演變成為粵劇有名的唱腔之一,名為『戀檀腔』。據我所知,『戀檀腔』一曲是新華遊北京時,向其他兄弟劇種(估計是京劇)學習得來的。」

 

  上文可見,陳卓瑩寫的是「戀壇」,陳非儂書中寫的是「戀檀」。筆者覺得「戀檀」的寫法較合理。

 

  關於乙反《戀檀》,陳卓瑩在那書中曾說到,是三十年代的產物。筆者所知,至少在1940年的時候,乙反《戀檀》就已用到粵曲之中當小曲。比如胡文森據西片內容移植的粵曲《魂歸離恨天》,一開始處便使用它,而且是連板面都填上曲詞:「綠帕紅淚染,翠袖半掩面……」這首粵曲初次公開演唱的日期是194021日。

 

  顧名思義,乙反《戀檀》是從《戀檀》變奏出來的。至於是怎樣變的,頗值得仔細研究。為了方便敘述,我們且把原來的《戀檀》音調稱為正線《戀檀》。

 

  傳統粵曲粵樂把一首正線曲調變奏成具乙反風味的旋律,有其基本法則,一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把正線曲調之中的「士」改成「乙」,「仜」或「工」則相應地改為「仮」或「反」。第二步則是把第一步改寫出來的音調潤飾美化。第二個步驟自然最重要,變奏出來的調子好不好聽,端賴這一個步驟的創造功力,當然有時是在第一個步驟已需要這種功力,不是死板板的見「士」改成「乙」,見「工」改成「反」。

 

不依常規 巧升兩音

  看看本文所附的「乙反戀檀與(正線)戀檀對照」圖,第三小節第一拍,並沒有依法則改成「反六反尺」,卻改成「尺六反尺」,第五小節開始幾個音,亦不是依法則改為「反六反尺上」,而是刻意升高一個音:「六五六反尺」,使得情感更顯激盪些。

 

  在第六小節中,原譜已有「乙」音,那怎麼辦?但見變奏者仍是用升高一個音的方法來解決,把原譜這一小句中的的三處「乙士」改成「上乙」。這是極佳的取捨,因為乙反風味的曲調正是會不斷強調「乙上」或「上乙」這特殊的音程。

 

  第十小節的後半小節至最後的第十三小節,是為這曲調的下句,變奏者潤飾手法更靈巧!比如正線原調是在低音區結束的,作乙反變奏後卻改在高音區結束,使感嘆的情緒更激烈些。這下句中另有兩截,變奏幅度俱很大,即「乙尺乙士尺,工尺乙尺乙士合」變奏為「上尺乙上尺,尺反上尺上士合」,「尺乙士乙士,士合仜合仜」變奏為「尺反上尺上,上乙合乙合」,那不俱一格的靈巧變化,真堪細味,尤其是變奏者沒有跟「士合仜合仜」低沉下去,卻變成高兩個音的「上乙合乙合」,形成與這個下句的前半截有緊密的呼應,甚是美妙。可惜變奏者卻是無名英雄。

 

曲調短短 回文多多

  比較一下乙反《戀檀》及其「生母」正線《戀檀》,乙反《戀檀》可謂是脫胎換骨,跟其「生母」並不肖似,因為有幾處地方變奏的幅度頗大。不過相信傳統的粵樂人,作這樣的乙反變奏時,有時是傾向讓它完全脫胎換骨。

 

  也因此,乙反《戀檀》的曲調也值得分析一下。從本文所附的另一個「乙反《戀檀》旋律分析圖」可見,「連珠」手法肯定是少不得的,而想不到,短短的一個曲調之中,回文音群也不少,包含音符較多的回文音群達五個之多,相信是使這曲調動聽的一大因素。此外,較大的音群的再現也有兩處,這在分析圖中已用藍筆標示,其中在「下句」本身出現的音群再現,乃是帶一點小變化的,然而短短的曲調也能包含兩處較大音群的再現,使它前後有很強的呼應感,這也是曲調精緻之體現。

 

按:本文原刊於2016年五月號(第一六九期)《戲曲之旅》「小曲微觀」專欄


 

 

 

阅读(238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