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265109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6-03-01 12:30:33

 

  過去在本欄談過若干乙反調小曲,比如《三疊愁》、《別鶴怨》、《梨花慘淡經風雨》、《悲秋》、《絲絲淚》等,其特點都是充分發揮廣東傳統乙反音階之中「乙」和「反」兩個非十二平均律音的特色,使曲調倍帶愁苦淒慘的滋味。

 

  不過,由乙反音階構成的曲調,卻不一定都是愁苦的,有個別的乙反調小曲,可以很「爽」地奏唱。筆者喜歡稱這類乙反調小曲為「爽乙反」。

 

  「爽乙反」的例子之一,如《醉頭陀》,筆者曾猜測這首小曲是特為《碧海狂僧》一劇而作的,但始終缺乏有力證據。由於《醉頭陀》之「爽」,七十年代曾改寫成粵語流行曲《鐵馬縱橫》,張武孝主唱。不過,《鐵馬縱橫》為了能以十二平均律樂器來伴襯,於是採用移高一個音階的方法來寫譜,音樂韻味其實是變了。

 

  本期要談的主角《撲仙令》,也算是一首「爽乙反」的曲子。這首小曲,乃是由林兆鎏創作的。據近期出版的《唐滌生粵劇目概說(任白卷)》(陳守仁著)所說,《撲仙令》小曲是源出於一九五六年六月十八日於利舞臺首演的《紅樓夢》粵劇。

 

出自《紅樓夢》 可作「爽乙反」

  不過,《撲仙令》只是「也算」「爽乙反」,很多時,它是用以呈現急迫中帶苦澀或悲憤的情態。比如就在任白《紅樓夢》中的《幻覺離恨天》,《撲仙令》小曲所填的曲詞是這樣的:「相對立浮雲,似月明伴我孤單,相見亦難抱恨漫漫,情未了,瘦骨漸覺珊珊,悲隔斷,咫尺與霧間……」又如在《帝女花》「香劫」一場,調寄《撲仙令》的那段曲詞,也是慘痛得很的:「你相顧斷柔腸,痛別離淚滿宮衫,慘過玉環,方信別離難。妻你能盡節,夫那得復再偷生,痛哭一番,牽衣再復攀……」

 

  然而,筆者確見過用《撲仙令》填寫有較多正面情感的曲詞。那是來自電影《結髮情》(19651026日首映,尹芳玲、胡楓主演)的插曲,歌曲名叫《散花仙女》,羅寶生填詞,女主角尹芳玲主唱。曲詞是這樣的:「真快活,大羅上界天仙,空百念,慾無存。無仇怨,冇憂恨心牽,仙家樂,樂綿綿。撩雲望往塵世,凡人未脫情愛念,捨生命,為圖利走險,爭爵祿,身招惹孽冤。悲世上,萬民歷劫心酸,多戰亂,禍連年,憐塵世,戰火孽債交煎,蒼生劫難未曾完。誰人願去愁怨,虔誠盡意行善,添福賜祿壽緣添,消災脫難樂綿綿。仙姬散鮮花,救災難脫險。」在這首曲詞中,至少從「真快活」至「仙家樂,樂綿綿」的這一段,是寫神仙的快樂無愁的,可以很「爽」地唱。

 

  《撲仙令》除了是可以變成「爽乙反」之調子,也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小曲,是名副其實的「小曲」。

 

句句一樣長 卻富吸引力

  跟很多粵曲小曲一樣,《撲仙令》有一個兼用於板面及過序的旋律,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四拍小樂句構成。這小樂句由「六」音開始,又停落在「六」音上,形成自身的「魚咬尾」。兩個小樂句的樂音俱是十二短一長,很富動力,絕對是含有「爽」之因素。從形態看,它也是很美麗的,因為是一個長的正彩虹形回文音群(反六五「彳乙」五六反)加一個短的倒彩虹形音群(反尺反),有起有伏,帶着迴轉,線條柔媚。

 

  正文分兩段(當然也可以把這兩小段合成為一個大段來看),各有四個小樂句,句幅都是四拍。總覺得,這樣長度全一樣,又只是四個短句,實在難以寫得好。然而《撲仙令》這兩個小段,卻是寫得很有吸引力,因而也可見曲調創作者的非凡功力。

 

  從本文所附的《撲仙令》旋律分析圖可見,第一段中,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是完全一樣的。第一樂句和第三樂句乃是「合尾」的關係,其共同相合的音是「乙上尺尺」。這兩類重出,乃是一種呼應的方式。此外,第一、第二及第四樂句乃是「同頭」的關係,其共同的音達六個:「六反工尺尺上」。短短四個樂句,當中有這樣多重出的音符,無疑使這小小的樂段易入耳易記憶,何況其中還用到頂真與回文的技法。

 

多處切分音 寓掙扎精神

  從情感呈現方面來分析,第一樂句從歌曲的最高處起唱,然後一路下滑,到低八度處回升至中音區,當中兩個叮位處的「尺尺」都是切分音,像是要阻止些甚麼(比如不欲繼續下滑),有一種奮力抵抗掙扎之意,可說是這首小曲的精神之所在!

 

  第二樂句先重出第一樂句的前半句,那是包含一組切分音的,然後向更低音處滑落,最後停在低音區的「合」音上。這在情感上的寓意,像是仍奮力掙扎,卻難敵現實,有種一直墜進深淵的感覺。再說,這頭一兩句已用盡整首歌的音域,完全是大起大落。

 

  第三小樂句,音符先變疏,並緩緩而有力的從低音區的「合」音攀上中音區的「尺」,此時又出現切分節拍,繼續呈現「掙扎」之意緒。

 

  第四樂句是第二樂句的重出,也重出了「奮力掙扎卻難敵現實」的意緒。

 

  從第三行開始的第二段。頭兩個小句,大部份音符都是相同的,只是最後三個音換了次序,這種句構也是頗易入耳及易記的。在節拍上,這兩個小樂句卻不含切分節奏,音符行進較平和,是以唱來頗抒情,也可見這第三行有起承轉合之中的「轉」的作用。第四行跟第一行完全一樣,從整體看來,它便有起承轉合之中的「合」的作用,並且也再呈現出「奮力掙扎卻難敵現實」這個中心題旨。

 

  印象中,像《撲仙令》如此短小精悍的原創粵曲小曲,如鳳毛麟角!

 

 


按:本文原刊於2016年二月號(第一六六期)《戲曲之旅》。


 

 

 

 

 

阅读(172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