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0117050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6-02-01 17:16:56

 

 

  《平湖秋月》,一般認為是呂文成作的,亦有指是古曲。它又名《醉太平》,這是不少樂譜集都有記載的。《中國廣東音樂高胡名曲薈萃余其偉編注演示版》便有注記謂:「1933年沈允升著《弦歌中西合譜》第三集載入此曲,取名《醉太平》。」除此之外,《平湖秋月》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別名:《閨舞》。香港太平書局1963年六月初版的《廣東音樂》,《平湖秋月》一譜有兩條注記,第二條謂:「此曲原係古曲,在北方流行的曲名叫『閨舞』,一說係呂文成編曲。」因此,要賞析這首粵樂名曲,不必總跟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掛鉤。

 

  《平湖秋月》旋律優美,當仔細分析它的曲譜,則發覺其優美絕對有跡可尋!

 

  單就節拍而言,此曲宜以每分鐘3035拍左右的速度奏出。曲譜中沒有太長的音符,最長都不過是拍半,由於基本上是沒有長音,造成旋律有頗頻繁的流動,卻沒有很強烈的長音短音對比,由是容易產生平和的美感。

 

  本文所附的旋律分析圖,把《平湖秋月》的曲譜斷分成十六行,然後發現,頭三行可視作「起句」,第四至第七行屬A段,第八至第十一行屬「變A」段,第十二至第十四行屬B段,最後的第十五第十六行,是樂曲的「終止句」。概言之,是「起句」→A段→變A段→B段→「終止句」。於此可見,此曲的結構是散中有整,至少是有再現的段落,只是那種再現卻又並非一模一樣的重覆出現,而是滿帶變化的。其實,「起句」和「終止句」也屬變化再現的關係,換句話說,兩者乃是首尾相呼應,彷彿是首尾相接的大圓圈。

 

  《平湖秋月》未易為人察覺的一大特色是曲中的回文音群十分多,單是筆者在「旋律分析圖」中標示出來的便有十二三處,尤其是第六行和第十三行之處,那回文形式份外特別。第六行是長達十五個音的大回文音群,而它又包含兩個長七個音而且一模一樣的小回文音群,所以奏到這處會份外感到妙曼。第十三行則是兩個回文音群相扣,二者一是正彩虹形一是倒彩虹形,圓轉流麗。再說,這些複合的回文音群,也自然地產生「連珠」的效果,使旋律更多添一重秀麗。再說,更有不少樂句同時採用多種技法。比如第四行樂句,短短三拍多一點便包含了「回文」、「連珠」、「層遞」三種技法。又如第九行樂句,五拍內也包含了「頂真」、「回文」、「層遞」三種技法。這樣地把多重技法共冶,難怪旋律特別優美。

 

似有江南絲竹元素

  《平湖秋月》的「起句」,一開始的三個音:「工工六」,會讓人聯想到一些江南絲竹音樂,例如《歡樂歌》,開始是「工尺工六……」。假如,這首樂曲確是呂文成創作的,而呂文成在成長的歲月是曾在上海生活過好些時間,肯定受過江南絲竹音樂的影響,故此不知不覺間把那種音樂的元素放了進去也是有可能的。不過,倒也想起,肯定是呂文成作的另一著名粵樂《步步高》,也是以「工工六」三個音開始的哩。

 

  「工工六」三個音雖平凡,但作為《平湖秋月》的起音,卻是不可或缺。如果一起奏便是奏第二行樂句,就會很突兀。有了「工工六」先墊一墊,興味深長得多。第三行樂句乃是第二行樂句的重出,然而在拍位上卻移動了一拍。記得本欄在一五二期談《柳浪聞鶯》時便提到這種「拍位微移」的手法,並說過「一般聽眾很難察覺這種微微的變化,卻使音樂帶有暗暗流動之美」,拿過來形容這《平湖秋月》的第二及第三行樂句,也是很適用的。值得注意的是,現今人們奏這第二及第三行樂句,一般不會奏最高的那個「彳六」音,以造就往後的B段的高潮。但推想前人可能並不介意最高的音過早出現。

 

樂段變奏如水無常形

  第八行至第十一行是第四至第七行的變奏,其變化如水之無常形,唯一相同的是它們的落音,兩段依次都是「五」、「尺」、「六」、「上」。第八行以第三行開始的三個音起句,這樣遠距的折回,加上是從高處起音,有一種「重申」之意味。

 

  第五行長三又四分一拍,第九行變化重現時拉長成五拍;第六行長四拍,第十行變化重現時則縮短成三拍半……如此的自由自在般的變奏,實在「寫意」!

 

  變A段的最後一行,即第十一行,長六拍,是樂曲起句以來最長的一個樂句,並婉轉地回落,結束在樂曲的最低音:「上」音,形成一次深情的讚嘆!再者,這六拍長的樂句,樂音全在樂曲的低音區處盤旋,也正是為接下來的高潮蓄勢。

 

  這高潮立刻就在第十二行出現,「彳六彳工」兩個最高音連珠而出,凡三見,從另一個面向去增強讚嘆的情感幅度。第十三行乃是把兩句短樂句寫在一行之中,只為易於呈示其中的回文音群而已。所以B段最長的樂句是這一段的最後一行,即第十四行,長八拍半,樂音盤旋的句幅是更長了,倍覺深情無限,但卻結束在不穩定的「商」音上,由此順利地進入曲調的尾聲。

 

曲末六短音別饒意趣

  上文已說過,這尾聲是起句的變化再現。尤其特別的是第十五行的六個短音,形態是之前的樂句中從未見過的,別饒意趣!同時,它亦跟之前一句的八拍半長句形成對比,而其性質也像西方音樂的一種表現方法:兩條旋律併合為一,一條是伴和性質的長音「合」音,一條是主旋律,高了八度的「工尺上」。尤巧妙的,這六個音跟第十六行開始的三個音,可視為變相的頂真。

 

  這六個甚有特色的短音,七十年代後期還獲看中,變成一首原創粵語流行曲《點滴情懷》的「音樂動機」,而作曲的區瑞強坦言它是借取自《平湖秋月》的哩!

 

按:本文原刊於2016年一月(第一六五期)《戲曲之旅》

 

 













阅读(142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