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5-07-07 12:07:36
上月的二十七日,在中央圖書館與填詞人林寶一起主講題為「香港文學唱出來──香港歌曲與本土文學」的講座。筆者自己所準備側重講的方向是香港流行曲詞與中國古典文學的關係。
從講座後的問答環節,察覺有觀眾聽罷倒是以為原來香港過去有這麼多優雅如古詩詞的歌詞作品,於是疑惑為何現在的香港流行歌詞卻不見這種優雅,甚至似乎很俗氣。引起這種誤會也真無奈,只能自我慰解:講講座總得有個焦點為宜。
在講座中,筆者提到一批歌曲,如張繼聰的《離人淚》(詞句有借取自蘇軾的《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張學友的國語歌《定風波》(詞句有借取自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薛凱琪的《糖不甩》(詞中提到辛棄疾)、王菀之唱的譜李清照詞《一剪梅》(國語)等。這幾首都是近幾年間面世的作品,除了《糖不甩》,都與宋詞有頗密切關係。
然後又介紹些七八十年代的粵語歌,其歌詞看在今天的後生一輩眼中,儼如宋詞無異,如關正傑唱的《萬水千山縱橫》、薰妮唱的《相逢有如夢中》及許冠傑唱的《莫等待》等。接着還提到陳奕迅唱的《K歌之王》(可以聯想到古詩詞中的集藥名集詞牌名以至集經史句等等的遊戲作法)、許志安唱的《爛泥》(據說此詞靈感來自龔自珍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林子祥唱的《在水中央》(歌名借自《詩經》中的詩句)以至徐小鳳唱的《夢飛行》、區瑞強唱的《佳人》、張國榮唱的《燕子的故事》及關正傑唱的《漁父》等,這後四首都是由林敏驄填詞的,詞意分別與《詩經》、杜甫的《佳人》、白居易的《燕詩》及古典詩詞的漁父意象等有關聯。
最後,特別提到兩本書,一是宋秋敏著的《唐宋詞與流行文化》,一是王毅著的《中國古代俳諧詞史論》。
《唐宋詞與流行文化》有某些內容提到黃霑,並謂他「善於以文言筆法寫詞,其作品豪邁處似平地春雷,婉約處如倩女回眸,令人過耳難忘。」對此筆者補充說:「古典風韻歌詞與音符較稀疏的旋律易於配襯」。
在《中國古代俳諧詞史論》一書內,特別摘錄了這兩段:「從古至今,俳諧詞就是俗詞的觀念深入人心,其實這種觀念很有問題。俳諧詞有俗有雅,豐富多樣,俳諧的本質是滑稽、詼諧、幽默、戲謔,與雅俗無涉。」,「有些俳諧詩文恰恰表達了詩人內心苦澀酸楚的複雜情感,在自嘲的感懷中試圖消解心中的塊壘,滲透着一種「含淚的微笑」。這些詩題為俳諧體,但並不俚俗,反而顯示了詩人的雅意真情。」該書作者更鄭重肯定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大批俳諧詞(約佔六百多首辛詞的十分一)的文學價值。
藉由此書,是希望聽眾能琢磨一下一種慣性思維:從「正經歌」改寫出來的,就是惡搞的或鬼馬的詞作?但實際上有些會是「寫實」之作,有些是「諷刺」之作,而且論文學價值,也可以是很高的。香港的歌詞創作,不管是專業詞人還是業餘詞人寫的,「鬼馬」作品數量委實甚多,實在應該注視其中的文學價值。
香港流行曲詞與中國古典文學的關係,筆者只是因講講座的需要而作稍深入的觀察而已,要是真的想去研究整理其中的內容,卻會是一個無底深潭。
按: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說詞話」專欄,見報標題是「流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