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5-06-02 17:47:05
「原野春夢,春花燦爛笑春風,葉滿枝,透艷紅,更妙微風吹送……」
四十年前的六月二日,隨着無綫劇集《巫山盟》的推出,這首屬於該劇的插曲《田園春夢》風靡一時,而這亦是盧國沾填的第一首歌詞。
現在我們大概很難想像原來粵語歌初振興的時候是這種面貌。其實詞人後來在《歌詞的背後》裏憶述,他詞中的「共醉春日暖」,是把前輩周聰的詞句寫了進去猶不自知,顯見還深深承接着五、六十年代粵語歌較文雅一面的餘韻。君不見,許冠傑的《雙星情歌》亦如是。
事實上,從《巫山盟》的主題曲和插曲,我們可以看到四十年前粵語歌剛剛振興起來時的窘態,比如,顧嘉煇那時仍受很多的掣肘。1974年三月的一首《啼笑因緣》唱至街知巷聞,沒有讓他得到多些創作自由。以《巫山盟》的主題曲而言,是娛樂唱片公司的老闆劉東指定要以先詞後曲的方式來創作的,只有插曲《田園春夢》可以讓顧嘉煇先寫曲。再追溯一下,1974年尾推出的無綫劇集《楊乃武與小白菜》,顧嘉煇寫的主題曲,同樣是以先詞後曲的方式寫成的,寫詞者是葉紹德,相信,也是劉東老闆方面的旨意。
估計,《田園春夢》流行,《巫山盟》主題曲無聲無息,是終於讓顧嘉煇有充分的理由去爭取多用先曲後詞的方式。這樣說當然不是意味粵語歌先詞後曲難出好作品,而是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先曲後詞的方式會更理想。
粵語歌自七十年代初振興以來,陸續有新一輩詞人入行,其中盧國沾肯定是非常特別的一位。他初試啼聲的兩首歌詞:《巫山盟》主題曲和插曲,一首是先詞後曲的(嚴格來說是先寫一段歌詞譜曲後再多填一段),一首是先曲後詞的,還有哪位粵語歌詞人有這種殊遇?
盧國沾寫粵語詞多年,至少有五首作品是採用過先詞後曲的方式的,在振興以來才入行的詞人之中,相信也是一項紀錄。這五首作品是《巫山盟》主題曲(顧嘉煇曲,伍衛國唱,1975)、《逼上梁山》(于粦曲,發表時署名王振東,春天合唱團合唱,1976)、《大地恩情》(黎小田曲,關正傑唱,1980)、《黃河的呼喚》(顧嘉煇曲,鄭少秋唱,1983)、《唐明皇》(顧嘉煇曲,鄭少秋唱,1983)。當中有三首是跟顧嘉煇合作的,而這三首都是娛樂唱片公司的出品。
這五首先詞後曲之作,至少有三首是成功的,即《逼上梁山》、《大地恩情》和《黃河的呼喚》。特別是《大地恩情》,其地位堪與《鐵塔凌雲》和《獅子山下》相提並論。也勿忘記,《鐵塔凌雲》亦是以先詞後曲的方式寫成的!
說來,《黃河的呼喚》與《唐明皇》是收錄於鄭少秋的同一張個人大碟內的,這不知是不是劉東老闆忽然想「復古」一下,玩玩先詞後曲。
現今,我們幾乎不認為粵語歌先詞後曲是可行的,甚至見到任何粵語歌作品都認為其詞是填出來的,於是《鐵塔凌雲》是許冠文填詞,《荷花香》與《紅燭淚》是唐滌生填詞,但實際上這三首歌曲都是先詞後曲的,詞是作出來的,不是填出來的。更須一知,上世紀三至五十年代,大部分原創的粵語歌,都是先詞後曲的。
紀念盧國沾入行寫詞四十年,特別強調一下他先詞後曲方面的紀錄,希望能對當今的粵語流行樂壇有所啟示吧!
按: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說詞話」專欄,見報標題是「盧國沾與《巫山盟》」。
後記:「還有哪位粵語歌詞人有這種殊遇?」這問題的答案是肯定有的。黎彼得亦有此殊遇,近年黎常在訪問中透露,初會許冠傑時,許便着他憑空寫段歌詞看看,那就是後來《浪子心聲》的第一段歌詞。其副歌兩句:「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則是黎在廟街見到,覺得可用,許亦同意,遂拿來譜進副歌。可見黎的「處男作」亦有先詞後曲成份。
雖然許冠傑身份特殊,但他的第一首粵語歌創作《鐵塔凌雲》亦是先詞後曲,甚而他的第一首電影主題曲創作《鬼馬雙星》,其副歌部份「人生如賭博……」也是先詞後曲的。
粵語歌振興時期崛起的五大創作名家:許冠傑、黃霑、鄭國江、盧國沾、黎彼得,有三位的「處男作」都有先詞後曲的成份。這是我們早忽略了的歷史事實,我們就只知填詞填詞填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