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5-03-07 10:08:13
曾秋堅老師盛情贈票,故此雖然愈來愈懶去聽音樂會,卻動身去了。
看看場刊,才十三首曲目,於是小弟又想,其實真要辦諸如「邵鐵鴻紀念音樂會」、「何大傻紀念音樂會」、「胡文森紀念音樂會」等等又有何難?難在欠有心有力之人罷了!
是晚所奏之粵樂,《倒垂簾》、《鳥投林》肯定是不大適宜填詞演唱的,也似乎真是沒有填過詞來唱罷?但傳統粵樂作品,真是大部份都可填詞來唱的,這種傳統,好應該繼承。
是晚《平湖秋月》曲調出現了兩次,一次是黃翎欣以琵琶獨奏,一次是古箏彈唱《游龍戲鳳》,調寄的是《平湖秋月》。南紅竟能邊彈古箏邊唱,雖顯得有些顧此失彼,亦屬驚喜。琵琶獨奏《平湖秋月》,是更大的驚喜,充分發揮琵琶樂器的優點。可惜場刊沒有交代改編者是誰,曾老師下次可要注意一下哦。
於是筆者又想到,粵樂創作可以先親民,後高深。這是最新想法。正如《平湖秋月》,本身曲調完全適合填詞演唱,非常親民,但音樂家又可以盡情拿它去改編變奏,鋼琴達人寫有鋼琴版的《平湖秋月》,洞簫高手寫有洞簫版的《平湖秋月》,琵琶高手亦寫有琵琶版的《平湖秋月》,所用的演奏技巧都毫不簡單。
聽「經典粵樂音樂會」,零零碎碎的想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