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4-05-29 09:12:56
這幾年對粵樂裏的乙反音階的入迷,大抵有幾分似陸離前輩對圖靈的痴迷。
乙反二音因為是非十二平均律音,難為一般十二平均律音樂所容,自是現實。可是也因而渴望盡點綿力多推廣一下。記得之前曾用乙反音階寫過兩首很流行曲風格的歌兒:《春雨》(絲絃填詞)和《迎小三弦之歌》(自行包辦作詞),俱曾在「香港音樂創作人協會」的活動上公開唱過。不過因為條件所限,唱的時候乙反二音都只能用十二平均律的,最多唱之前特別說明一下乙反音階原來的特點。
回看筆者所譜的三十來首古典詩歌,其中整首用乙反音階的佔了八首,部份段落有使用的佔四首,可以說是已超過全部拙作的三分一。這十來首「乙反」之作,個別還是不錯的,比如李明教授頗欣賞《十年生死兩茫茫》,江慧芬老師為筆者唱罷《西河.金陵懷古》,則謂頗有味道,個別樂句她甚至聯想到小明星的腔調。
聽粵曲其實不多,但用乙反音階譜曲,很自然便帶點粵曲味,不過,更希望譜出來的旋律優美些易上口些,讓一般人都能喜歡上它。可是限於功力,有時寫出來總覺欠了些甚麼,又沒法再改善,只能夠期望設法增進功力吧。也因為如此,就更要多寫些,邊學邊寫,邊寫邊學,相信總有一天能到達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吧。
用乙反音階譜詞,偶然也可以很快譜成一首的。比如,譜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前後只不過用了十五分鐘左右。這「秘密」以前不敢說的,但見book友Sidekick如此喜歡,樂友許少榮也表欣賞,才敢坦白一下。
周邦彥的《解連環》,決定又採用乙反音階來譜寫。譜成後也像是總欠了些甚麼的。不過是次難以克服的地方還有入聲韻。筆者有項固執便是入聲韻腳頂多宜譜兩個音(時值很短的三個音,也勉強可以),以呈現入聲字短促的特點。比如粵曲《沈園遺恨》內譜《釵頭鳳》,那些入聲韻腳常常都拖唱很多個音,入聲字的特點都完全喪失掉,這是筆者所不取的。可是為了呈現入聲韻腳之短促,旋律線往往難安排得妥善,譜《解連環》便有這種感覺。例如歌曲最後的「淚落」二字,「落」只配一個音,其他兩個音唯有唱「啊」,其實如果「落」配低音 re fa so,歌者唱來還是「落啊~」,分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