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4-03-23 09:47:55
當今的西洋音樂,調式一般只用兩種,即大調、小調,大調主音是do,小調主音是la。西洋音樂尤其喜歡在同名大小調之間轉換。
中國音樂的調式卻較多,在民歌之中,
宮調式(主音是 do )、
商調式(主音是 re )、
徵調式(主音是 so )、
羽調式(主音是 la )
都使用得很多。甚至偶然會見到一首半首是用「角調式」(主音是 mi )的。比如《半個月亮爬上來》。
近來多研讀了劉崇德、龍建國合著的《姜夔與宋代詞樂》,始注意到隋唐時代,理論上有所謂「燕樂二十八調」,其中屬宮調式的有七個、商調式、角調式及羽調式也各有七個。但其實,到了北宋時代,教坊中只用其中的十八調,角調式的七個調高俱是不用的。
但這至少知道,角調式在理論上曾如此受重視,而在唐宋的音樂之中,竟絕少使用「徵調式」。姜夔倒像是有意拈出,寫了《角招》和《徵招》兩首詞,還在《徵招》的長長詞序中,說明《角招》和《徵招》的來歷。所謂《角招》和《徵招》,就是指分別用了角調式及徵調式的曲調。
角調式,又或者是以mi作主音,在旋律創作中極少用,這是中外皆然。
知道了「角調式」在民歌及古代中國音樂中都曾實踐使用過,好奇也隨之大增,或者真要找機會再試寫一下。
說來,《四張機》(顧嘉煇曲)及《大地恩情》(黎小田曲)最後都是以mi音結束歌曲的,但這又未必表示這兩首粵語流行曲都屬角調式的。湊巧的是,《四張機》是先詞後曲的,《大地恩情》從「若有輕舟強渡」至「鬢上已斑斑」一段也是據詞譜曲的,也許因此而迫得作曲家破格地採用mi音結束歌曲!無論如何,是詞誘使作曲家大膽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