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648881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4-03-11 18:30:04

 

 

  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話詞說」專欄,見報標題是「沙漠中的嬌花」。

 

 

  黃耀明最近重唱了《勁草嬌花》,原曲面世於1962年的六月,屬商台的廣播劇插曲,也是當時很摩登的原創粵語流行曲,用AABA曲式寫成,配樂也很西化。

 

  黃耀明重唱舊日流行曲,往往都會為它賦予新意義。比如今回,把《勁草嬌花》歌詞中的「嬌花」想像成洋紫荊。

 

  文學文本,人人都可作不同的理解,筆者大抵會把「嬌花」想像成沙漠中一朵無人憐惜的花。以前有好一段時日,總有些人指斥香港是「文化沙漠」。同樣地,在很多人眼中,1974年以前的粵語流行樂壇,也相當於沙漠,荒蕪得寸草不生。

 

  今年是黃霑逝世十周年,已經有刊物率先搞紀念專輯。專輯中披露了李雪廬寫的傳記稿的部份內容,其中說到「黃霑自大學畢業未久,即和顧嘉煇合作寫粵語歌詞,196823日放映的《青春玫瑰》裏的小曲為最早期作品之一。」其實《青春玫瑰》中的三首歌曲與顧嘉煇無關,全是黃霑包辦詞曲的。但李氏指黃霑這批歌曲作品是「小曲」,有誤導讀者之嫌。如果黃霑那批歌只是「小曲」,《青春玫瑰》的導演蔣偉光應該不會收貨!六十年代後期,不少粵語片導演都想在片中加插些具現代感的流行曲調,這才會想到找黃霑、顧嘉煇等新一輩音樂人來寫!而顧嘉煇寫的一批,還全是用國語唱的呢!但其時的文化人全部視而不見。

 

  李氏的傳記稿中其後有一段謂:「1972年迪士尼大量譯詞,大量改寫,黃霑苦熬半年有多,愈趨成熟。1974年無線開拍《啼笑姻緣》(按:應是『因緣』),由顧嘉煇作曲,葉紹德作詞的同名主題曲引發無綫大力推廣現代粵語流行曲──曲詞全新的音樂。迪士尼歌曲和《啼笑姻緣》之前,香港人唱的只有傳統粵曲和隨難民而來的國語時代曲。黃霑和顧嘉煇合創的歌曲,是混合了西方音樂和粵語音韻的全新曲種,過程中也離不開西方流行曲和廣告歌的影響。自此,香港開始了風格一新的『香港歌』。」

 

  此段文字把迪士尼粵語版歌曲的出現時間誤記為1972年的事,其實迪士尼來港演出的時間是19752月的事,黃霑寫這批詞即使用了半年時間,都該是七四年夏天開始寫的吧。

 

  李氏這段文字,似乎是要讓讀者覺得,19743月仙杜拉唱《啼笑因緣》主題曲之前,香港粵語流行樂壇是沙漠!

 

  但不知在李氏眼中,面世於19724月的許冠傑歌曲《鐵塔凌雲》算不算風格一新的「香港歌」?

 

  在筆者眼中,黃耀明剛重唱的《勁草嬌花》(方植曲,周聰詞)已經是風格一新的「香港歌」,曾讓著名詞人潘源良當年那小小心靈震撼!

 

  香港從來都不是文化沙漠!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粵語流行樂壇,雖然很荒蕪,但絕非寸草不生,也從來不是沙漠。當時沒有多少人看得起粵語歌,但努力創作具現代氣息的粵語流行曲的人,一直都有。只是在好些人眼中,只見「沙漠」不見「嬌花」罷了!

 

  在這字數有限的專欄中,要枚舉「沙漠中的嬌花」是不可能的。這兒且多舉一例。那是面世於1954年夏天的《九重天》,是國語時代曲大師姚敏特別為白英創作的粵語歌,負責填詞的是周聰。這歌在當時來說是非常現代的,曲式是AABA的,曲中不但使用了很多三連音,甚而有升re、升fa和升so三種變化半音。說來,白英也就是也同時唱了很多國語時代曲的鄧白英。

 

 

 

 

 

阅读(109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