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4-02-20 08:16:52
《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是常用以說明「曲高和寡」或「曲低和眾」的「成語」。
但其實在原文中,那只是四個層次中的兩個。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筆者感興趣的是,「引商刻羽,雜以流徵」會是怎樣的音樂?曲高和寡若此。以現代人的心眼想像之,那大抵就相當於古代的「前衛音樂」、「實驗音樂」吧!「引商刻羽」或是指轉很多的調,轉完商調又轉羽調,「雜以流徵」或是指曲中有許多變化半音,完全脫離一般賞樂者的耳軌。此外,這段「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音樂,很可能是即興奏的,所以連(歌)樂曲名字都沒有,而曲調如此陌生,又怎教一般賞樂者有屬而和之的動力。
考證的老毛病發過了,繼而想到,《下里巴人》要有人作,而且可能很賣錢,好搵得到食。但「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音樂,也須有人搞作,卻要耐得住寂寞,而且唔係好搵得到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