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48949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4-01-28 12:07:39

 

 

  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話詞說」專欄,見報標題是「文言歌詞背後」。

 

 

  周華健與台灣作家張大春合作的《江湖》,據稱乃「文言文」概念,其中的歌詞更謹守平仄格律,甚至有媒體說沒有一定的文史功底,是難以聽得懂唱片中的歌曲。不過,歌詞雖古雅,配樂編曲卻全是以西洋樂器來完成的──這就是華語流行曲必須走的途徑嗎──歌詞可以非常古典中國的,樂器卻必須是老外的?

 

  從周華健與張大春合作,也不禁想到台灣流行音樂界久不久會找作家來寫歌詞,比如八十年代便有三毛的《回聲》,2002年的時候,張清芳的《等待》專輯,則全由張曼娟創作歌詞。這些與作家合作的專輯,一大特點是全採用先詞後曲方式。

 

  反觀香港,也算是有類似例子吧,比如喬靖夫,但可不是一請便請其寫一整個專輯的歌詞,而且漸漸他也變了填詞人,「作家身份」似乎已不起「宣傳」作用。說來,香港唱片界偶爾也真會找作家寫歌詞,比如甄妮的《海上花》(李默填詞)、何嘉麗的《一生一心》(鍾曉陽填詞)、區瑞強的《情牽九月天》(陸離填詞)等等,但通常都是一次過,不會有第二回。這也是香港和台灣流行音樂生產的一種有趣的差別吧。

 

  為何香港唱片界找作家寫歌詞,常常僅是一次過?或者是粵語歌詞太難填,填了一次已不想填第二次(台灣作家是寫詞,我們的作家是填詞)?抑或唱片公司對作家的詞作沒信心?更怕作家的詞寫得太文藝,賣不了錢──香港畢竟不是台灣。

 

  由此可見,在台灣流行音樂界行得通的事情,在香港往往是行不通的。但筆者卻仍然憧憬:到某天,香港的唱片界真有意找一位本土作家包寫一整個專輯的歌詞。比如以下的作家,都應是目標:洛楓、胡燕青、李碧華、黃碧雲、王良和等等,但問題是,要他們忽然去填詞,可能根本難以適應,以至作品成績大打折扣。

 

  但香港其實是有一些曾經私下寫過些粵語歌詞的作家,如潘國靈肯定就是其中一位。就筆者所知,早年他常參加香港業餘填詞人協會的活動,也發表過一些粵語歌詞作品。相信,如果讓潘國靈有機會寫一批粵語歌詞,可以讓歌迷有很不同的選擇。

 

  回說周華健和張大春的《江湖》,其另一賣點是「文言文概念」,由這一點筆者也有某些聯想。文言歌詞在香港的粵語歌向來都不缺,甚至曾是主流,看看產生於五十年代的《荷花香》、《紅燭淚》,又或是七十年代初的《禪院鐘聲》、《分飛燕》,哪一首不是文言的?甚至稍後許冠傑寫的《雙星情歌》、《莫等待》、《獨上西樓》等等,都是非常文言的。

 

  曾有人認為香港八十年代的粵語歌詞以國語用語來填寫,說明人們一般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可是那些在許冠傑未崛起之前已很流行的《禪院鐘聲》、《分飛燕》、《荷花香》、《紅燭淚》卻是用文言來寫的,是否表示那時聽粵語歌的人,雖是以草根階層為主,但他們的文史功底,比八十年代具一定教育水平的歌迷更厲害?可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遭,

 

  由此可知,講「文言文」概念,粵語歌乃是老大哥。但潮流既是興「歌詞可以非常古典中國的,樂器卻必須是老外的」,《荷花香》、《紅燭淚》等便顯得太土,不夠老外!縱然《荷花香》都引進了不少西方音樂元素。今天,粵語歌這老大哥,要搞「文言文」概念,可以找哪位作家?

 

 

 

阅读(146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