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4-01-21 10:13:16
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話詞說」專欄,見報標題是「新世代填詞人」。
在商台的2013年度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禮上,陳詠謙獲得「叱咤樂壇填詞人大獎」,有說,這是意味香港詞壇林夕、黃偉文時代的終結。
對於本地電台、電視台搞的樂壇頒獎禮,早就漠不關心。說有權威,有代表意義,他們自是不缺,但有時也很使人迷惘。比方說香港電台的十大中文金曲的金針獎,獲獎過的填詞人有黃霑、鄭國江、林振強、林夕等。這都是實至名歸的。可是,當年跟黃霑、鄭國江並獲人們譽為三大填詞人的盧國沾,至今未有得過這個金針獎。主辦機構這兩年更寧願讓這個獎從缺。
「面對得失等於冇事一樣,沒有開心不需要自傷……人哋得獎輕輕鼓下掌,人哋挫敗不必替他苦惱……」(《面對得失》)這是三十多年前的盧國沾詞,大抵對待有獎無獎,或某個獎是具權威意義還是使人迷惘困惑,這種態度都是比較正面的。
回說陳詠謙。他的得獎,筆者有好些聯想。
首先是近年香港年輕歌迷漸少留意本地樂壇;中年以上的人,除非很主動留意樂壇動向,否則根本不知每年有甚麼歌曲流行過。
因為這樣,筆者問年約四五十的同年紀的朋友,他們根本答不出陳詠謙在2013年有甚麼流行一時的作品。有位較年輕的,卻回答說只記得起《只有一事不成全你》,那是2011年的作品呢。
這看來是個很不同的世情。猶記上世紀九十年代,跟一些前輩閒談,他們會激賞盧國沾寫詞的《大地恩情》,也知有林夕寫詞的《似是故人來》的存在。那些年的流行曲以至流行歌詞是「入屋」的,不但後生一輩欣賞,父輩祖輩都能在粵語流行歌詞中找到所喜愛及感共鳴的。現在可不成,後生一輩固然已漸少關注粵語流行歌;父輩祖輩更像已被隔絕於粵語流行曲之外。
在網上,不難找到陳詠謙的歌詞作品列表。從中可以見到,他在2012年寫了五十八首歌詞,而在2013年產量卻下降至四十九首。筆者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曾逐年去統計詞人的產量,錄得最高的紀錄是每年百首以上,甚至高達一百三十之多。換句話說那時最多產的詞人一年中是平均每三天就要寫出一首歌詞,這種「生產」速度,即使是最好的詞人也要吃不消!現在,陳詠謙不過每年寫五、六十首,相信寫起來會舒適得多,水平維持得高一些。當然,這也可能反映,流行音樂市場萎縮了,向來競爭激烈的填詞界,個人產量不免要向下調。
再回想筆者自己,去年只為文談過陳詠謙的一首《魚眼》(陳柏宇唱)。不過,《試新室》(許志安唱)、《爽》(側田唱)、《00:08:00》(周柏豪唱)也是曾經想談談的,卻因為有別的東西更想談,最後還是擱下了。在2012年和2011年倒是談得較多,如周柏豪唱的《斬立決》、李克勤唱的《活著為求甚麼》、《孔明燈》、《天河》等。
這個年頭做粵語歌填詞人很不易,產量難及前人多,每首歌卻因為旋律時興複雜而要填的字數遠遠比前人多,導至歌詞與旋律都難讓人們留下深印象,甚至要捱文盲之罵。
由陳詠謙拿獎而想到這些,似乎有些殺風景。但這是「陳詠謙時代」的一種特色,應該點出。
「無邊新世界,有人會研發專利,自覺不渴望,趕搭創意尾班機,但我能暗喜……」(《試新室》),看!陳詠謙也自言是在「趕搭創意尾班機」……
黃志華2014-01-21 19:24:34
华蓥之巅:他能夥拍各種類型的作曲家,詞風多變,不拘常形,意境深邃,作品多類,顧嘉輝、黎小田、關聖佑、鍾肇峰等人與他合作出無數經典作品,這一點,香港流行樂壇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他的作品及詞風,上承唐滌生、蘇翁、周聰等前輩,下啓林夕、向雪懷等人,雄渾剛猛如《木棉袈裟》,繞指柔情如《等》,空閨幽怨如《換到千般恨》,獨白心聲如《戲劇人生》,勘破世情如《醉眼看世界》,家庭小品如《愛是這樣甜》,都是經典作品。
香港樂壇頒獎禮,什麽時候能夠摒棄曆史恩怨,還給這位香港樂壇詞聖一個真正而遲來的公道呢?要知道,這不是認同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對整個香港流行樂壇鼎盛時期一段歷史記憶的補充!難道真的要等到人走了,這些頒獎機構才拉得下臉皮出來補票不成?
非常同意!
回复 | 举报华蓥之巅2014-01-21 14:27:34
他能夥拍各種類型的作曲家,詞風多變,不拘常形,意境深邃,作品多類,顧嘉輝、黎小田、關聖佑、鍾肇峰等人與他合作出無數經典作品,這一點,香港流行樂壇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他的作品及詞風,上承唐滌生、蘇翁、周聰等前輩,下啓林夕、向雪懷等人,雄渾剛猛如《木棉袈裟》,繞指柔情如《等》,空閨幽怨如《換到千般恨》,獨白心聲如《戲劇人生》,勘破世情如《醉眼看世界》,家庭小品如《愛是這樣甜》,都是經典作品。
香港樂壇頒獎禮,什麽時候能夠摒棄曆史恩怨,還給這位香港樂壇詞聖一個真正而遲來的公道呢?要知道,這不是認同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對整個香港流行樂壇鼎盛時期一段歷史記憶的補充!難道真的要等到人走了,這些頒獎機構才拉得下臉皮出來補票不成?
华蓥之巅2014-01-21 14:26:55
對于盧大俠,我寫一點自己的看法,先生請莫見笑。
他的傲骨,他的堅持,他的“非情歌運動”,都是樂壇商業化的天敵,是唱片公司老板的眼中釘!
他的傲骨,他的堅持,他的“非情歌運動”,對于80年代香港樂壇百花齊放的盛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林夕是品著他的作品走進樂壇的,當年的詞評人梁偉文(林夕的原名),對于盧國沾的作品分析得絲絲入扣。林夕、向雪懷、小美等人得以蜚聲樂壇的作品《別人的歌》、《朋友》、《幾許風雨》,都是得益于他發起的非情歌運動!沒有他敢于和唱片公司較勁的“非情歌運動”,這些經典歌曲很難流傳于世,“非情歌運動”,這批填詞人是得益者!
向雪懷就曾在自己主持的音樂節目《真音樂》專訪中,當面向盧國沾親口道謝。(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