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50316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3-05-01 10:11:08


 

  偶然得知,出版了《夜話港樂》實體書的何言,又開始在網上連載他的《夜話港樂Ⅱ》之「粵語歌前世今生」。

 

  何言在《夜話港樂》中說八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樂壇,已不時出錯(其實即使他說新世紀時期的香港流行樂壇,亦見有錯)。現在說「粵語歌前世今生」,說到更早期的香港流行樂壇,只見出錯頻率大大增加,實在不忍卒睹。

 

  且以第二篇談許冠傑的《鐵塔凌雲》,何言比一般網友的人云亦云更進一步,指說此曲是《雙星報喜》綜合節目的「主題曲」,失實至此,夫復「何言」。

 

  何氏在第一篇中談1974年之前那十多年的香港樂壇狀況,失實更多。關於香港的粵曲文化,何氏只是空言,具體人物一個都沒說,還敢說「很長一段時間,粵曲的格調並不高」,這就等於一個香港年輕人,信口說北京在「很長一段時間,京曲的格調並不高」,而具體的京曲文化人物,一個都說不出來。

 

  說六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樂隊熱潮,說來說去只說得出泰迪羅賓和祖尊尼亞,很不想猜測這是因為何氏對這段香港樂壇歷史所知其實不多。

 

  獲黃霑尊為粵語流行曲之父的周聰,從五十年代初便又作又唱,歌詞創作活動一直維持到八十年代初,而何言只一句「配的歌詞也多是『恭祝你福壽與天齊,慶祝你生辰快樂』這類目的性極強的『主題歌』」便算是說過周聰了。真想問問何言,周聰寫的數百首歌詞,見過的有幾多?首首都與「恭祝你福壽與天齊,慶祝(這個「祝」字根本唔啱音,引歌詞都須要準確無誤吧?!)你生辰快樂」同一水平同一類型?建議至少選十至二十首比較有特色或水平較高的周聰詞作評點一下,讓大家明白一些為何黃霑會尊他為粵語流行曲之父。

 

  何言還談香港的六七暴動,卻說暴動後「音樂人們則開始撰寫描述社會現狀的歌曲」,咦?真是這樣嗎?何言舉得出具體的作品例子嗎?說得出這些作品的具體面世時間嗎?

 

  何言文中說到無線的《啼笑因緣》(注意,「因」字沒有「女」字部首的)電視劇主題曲,謂:「顧嘉煇在旋律風格上依然未能擺脫粵劇(有粵劇味等於不現代不進步?)的桎梏」,但相信何氏可能不知道早在《啼笑因緣》約一年多前,顧嘉煇寫的第一首用粵語唱的電視劇主題曲《煙雨濛濛》,旋律風格盡脫粵劇味!可這又怎樣,根本不流行!何氏認為不流行的原因在哪兒呢?文中又謂:「葉紹德的作詞卻成為了日後粵語歌的一種典範力。整首《啼笑因緣》在作詞風格上與宋詞一脈相承,卻又迎合普羅大眾尤其是知識水平較低的底層市民的閱讀習慣。」何氏寫到這兒的時候,知不知香港有唐滌生、蘇翁等人物,知不知與《啼笑因緣》具同樣詞風的《禪院鐘聲》(1970)、《悲秋風》(1971)、《分飛燕》(1973)都曾非常流行。葉紹德的詞是典範?何氏應有林夕的微博,請何君問問林夕,他受唐滌生影響較多還是受葉紹德影響較多?至少盧國沾肯定不會受葉紹德影響而必然是受唐滌生影響。再說,《啼笑因緣》、《禪院鐘聲》、《悲秋風》、《分飛燕》等都是文言成分很重的歌詞,現今香港一般讀畢大專院校出來的知識分子都未必能流暢地閱讀,而何氏卻說那是「卻又迎合普羅大眾尤其是知識水平較低的底層市民的閱讀習慣」,真是矛盾,但至少顯示,當時的香港底層市民,都應該有很好的中國文學修養,連文言歌詞都能欣賞得來。

 

  1974年以前的粵語流行曲,地位低微,其歷史無人關心,即使像黃霑這樣的過來人,在其粵語流行曲論文中說到這段歷史,也頗有扭曲事實之處,究其原因是他太相信自己的記憶,不願意多做點考證工夫。現在看何言所寫的,扭曲之處不比黃霑少,幾乎以為自己在看「戲說早期港樂史」。但書不盡言,也不想在這段歷史時期上說那麼多了。

 

  可是,書寫歷史需要求真,何言這樣子的書寫,是真的愛護港樂嗎?

 

  有一點很願意跟何言分享。近代的中國音樂史,包括嚴肅音樂方面的歷史,歐洲文化中心論猖獗,甚麼都覺得西方音樂是進步的,甚麼都要以西方的音樂文化來作標尺。殊不知這只是甘心當西方文化的殖民!流行音樂本是西方產物,國人的這種「奴性」就更強,事事以西方的一套為進步的指標。可是以這種思維是沒法正確了解五、六十年代香港流行曲發展的許多現象與表徵的。因為嶺南文化的傳統是甚麼都能拿來,卻甚麼都要融進自己的文化血液中。五十年代的粵曲人如呂文成、王粵生等人搞流行歌曲,仍能秉承這種傳統。他們的流行歌曲旋律作品如《快樂伴侶》(1953)、《檳城艷》(1954),有西化的一面,如採用主和弦的分解和弦、嘗試使用同名大小調轉調等等,都是非常「前衛」的。但曲調總的而言還是很適合用粵語演唱的。六十年代馮添枝、陳任、鄭東漢等這一輩披頭四粉絲,全心投向偶像,根本不會明白音樂前輩們的那種嶺南文化傳統精神,他們不再是把外來東西拿來融進自己的文化血液中,而是自願把自己融進外來的文化之中,又悄悄把粵語流行曲「去粵曲化」,覺得這才是進步,才是現代化。其實,很多現代的粵語流行曲作品,根本沒法發揮粵語的優點,唱來只是自言自語,似說話多於似唱歌,只是連粵語人都慣了,見怪不怪。比如說搖滾樂風的歌曲,有時配上粵語唱真是很勉強,因為粵語多陽平聲字,例如「長城」、「人」、「神」、「流離」(普通話的陽平聲則根本不是那回事),是很低沉的聲音,很難唱得響亮的;又多入聲(例如「熱血」、「不」、「一」)及閉口音(例如「甘心」),這類聲調、聲母,也是很難唱得豪邁爽朗的,也俱是普通話所無的。以上這三者:陽平聲、入聲、閉口音,在在都於無形中抑制着搖滾音樂的狂野與叛逆。

 

 












 
阅读(181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