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3-03-18 09:40:20
本文原發表於2013年3月16日的《南方都市報》「粵詞閱好」專欄。見報標題是「好勁抽」。
粵語是十分跳脫活潑的語言,一些比較多用粵語口頭語的粵語歌,往往也能反映出這些特色。像最近林寶填詞、蘇永康主唱的《勁抽》,便是如此。
單是歌名已包含了幾種意思,雖然這些並非詞人想帶有的,卻阻止不了解讀的人去作那種解法。「勁抽」有時跟「勁揪」同義,意思包括「狠狠地打」、「十分有質素」等,但蘇永康這首歌曲中的「勁抽」指的是猛烈地「抽水」。可是「抽水」在粵語之中也是極多義的,簡單來說,在蘇永康這首歌裡,「抽水」主要是指用口舌佔人便宜,見他人陷於不利處境,加把口誅之伐之!
看看,只是解釋一下歌名中的那兩個字,都用了上百字,至於歌詞內容,更不是這篇短文能說得透。
歌詞中有不少像雜技人走鋼線般的比喻,或者索性稱為「險喻」,像開始的一段有云:「新聞有觀眾,燈柱都有狗,何情急,鬆褲鏈,加把口」,這兒把急不及待加把口誅伐比喻為像狗兒見到燈柱便急不及待要撒尿,景象有點不文。但用口抽水,做的也不是甚麼善事,以粗野喻粗野,才既貼切又突出。
又如另一段中寫的:「無分疆界,姨丈姑太,場面偉大,統統起筷」,其中「統統起筷」自然不是說吃東西,而是比喻齊齊加把口。
對於加把口「抽水」的差劣行為,詞人只是略作警醒:「人誰不衰多口……怕你陰德未夠。問候在背後,轉呔握個手,何妨心不對口,再見亦是朋友」。看來是勸愛「抽水」人士留些餘地,也想想陰騭問題,不要造太多的口孽。這些警醒不算有力,但相信是受音樂所限,要是填進太有力的警醒文字,就會跟音樂的情調不大相襯。當然,這樣安排也有個危險,人們的眼球過份聚焦在「抽水」行為,忘了詞人用意。
再說,粵語方言用得比較多的粵語歌詞,也傾向押韻押得很密集,從中營造出一份「粵式」情趣,這《勁抽》正是一例。只是有時為了湊韻,字句難免費解,如「口水卻孭著債」,腦筋要費些勁才會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