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2-08-03 08:41:51
八 序盤中之多一散原理
早在第二節,就介紹過「一散度棋子」的概念,也說過「一散度棋子」在開局階段會顯得重要些。但其後卻一直在談「一散度格子」,鮮有提及「一散度棋子」。但學習散度理論,宜先比較透徹地掌握「一散度格子」的概念,才去深入認識「一散度棋子」的概念。
這兒,在說「一散度棋子」概念之前,還必須再說說「不下之下」。記得在第二節中說過:「黑白棋下至中盤階段。要是乙方禮讓甲方連下兩三手棋,這對甲方來說是壞處多於好處的。」重要的是,這景況只會出現在中盤階段。如果是終盤階段,禮讓對方連下兩三手棋,對方的鐵子(穩定子)肯定會大增;如果是佈局階段,自己的棋子很可能遭對方吃光!由此可知,黑白棋的棋局階段不同,棋理往往不同,尤其是散度理論,當中的「大散度(前瞻)原則」,較宜用於中盤階段。反而着眼於吃小散度的「當下原則」,卻是在開局和尾局階段都仍有適用的時候。筆者過去曾說:「到了終盤階段,其實也往往在大部份時間裡都須依循『下子當下在吞下散度總數較小之處』的原則的。這一點,讓筆者想起我國棋手也愛叫黑白棋的終盤階段為『收官子』,由於對局將完畢,不需過多『前瞻』,所以在當前的一手棋不讓對手有太多的活動空間是更見重要,『官』通常都是保守的。」現在要對它補充的話,會是:在終盤階段,散度場再大也是很有限的,故此散度場分析在終盤階段是不大可行的。
在開局階段,也常常需要吃小散度,但卻不是每一步都是。不少在開局階段遭吃光的局例,就是因為總是想着吃小散度而出事的。在開局階段,更須注意的是「多一散度棋子原理」,簡稱「多一散原理」。具體地說,就是在開局的時候,盡量使下出的棋步含有產生一枚以至幾枚一散度棋子的作用。這樣的棋步,筆者命名為「撒」或「撒手」。有時下「撒手」又稱為「施撒」。這兒我們還應注意到,「讓凝」必然是「撒手」,但「撒手」未必是「讓凝」。
為何在開局階段宜多「施撒」呢?筆者覺得至少有三項理由:其一是吃的散度往往較小;其二,較易把自己的棋子聚攏在中腹地帶(一散度棋子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先出現在棋盤中央區域的),從而控制中腹;其三,即使因下了「撒手」而讓對方有凝聚手可下,其「不下之下」的效果常常是遠遜於在中局階段的(開局階段的凝聚手,落子點的外散度一般都較大)。基於第三點,在佈局階段「讓凝」以至「讓雙凝」,往往比中局階段還常見呢!
從實戰的觀察可知,所有開局定式,都一定涉及「撒手」的,而且總是不止一手兩手。故此,要精於佈局,首先就要深明下「撒手」之道,也就是須善於運用「多一散原理」。再者,「多一散原理」的適用範圍很多時會延伸至中局階段,這亦不可不知。
下面來看看一個很是常見的定式:Rose-Birth,它開始的三個回合的棋步是:f5d6c5f4e3c6,第四回合起的棋步,下文逐一評點:
第四回合: 黑D3施撒 白F6施撒
第五回合: 黑E6用凝兼施撒 白D7
第六回合: 黑G3 白C4施撒
第七回合: 黑B4 白B3
第八回合: 黑G5 白C3用凝兼施撒
第九回合: 黑B5施撒 白A5
從這六個回合中看到,雙方真是施撒頻仍。事實上,是所有的開局定式都必然會用到「撒手」,可見「多一散原理」的無處不在,難只難在,我們卻是沒有一個「公式」能道出應甚麼時候「施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