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筆者在本欄介紹了香港史上第一批「粵語時代曲」唱片的有關人、事與物,意猶未盡,今期想簡單地說說這史上首批「粵語時代曲」唱片面世後的三、四年間,這類唱片的發展情況。
這裡先扼要地說說幾個重點。其一,最初幾年,本土製作的「粵語時代曲」,原創數量頗不少,而內容詼諧逗笑的作品則甚少。其二,除了和聲唱片公司敢標榜其產品是「粵語時代曲」,其他公司只願意稱同類產品為「電影插(歌)曲」或「跳舞歌(粵)曲」。其三,願意灌唱這類「粵語時代曲」的名伶絕不多,所以錄唱者多是年輕小輩,紅伶而願唱的,就僅有小燕飛和芳艷芬而已。
上文所說第一點,跟一般人的印象肯定是大異其趣。因為人們總認為那個時期的粵語歌既無原創復粗俗不堪。這裏何妨先看看和聲唱片公司出版的「粵語時代曲」。該公司在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六日推出首批「粵語時代曲」唱片後,一九五三年也分別在三月十六日和八月五日推出過兩期「粵語時代曲」唱片,各有八首歌曲。三月份的那一期,包括有粵語版的生日歌:「快樂誕辰歌」及純音樂「婚禮進行曲」(也就是在西式結婚典禮上常聽到那首),原創有三首,呂文成作了兩首,馬國源作了一首。八月份的一期,原創作品更多達七首,馬國源寫了四首,呂文成寫了三首,其中呂文成作曲、周聰填詞,周聰和呂紅合唱的《快樂伴侶》,流行非常。
一九五四年二月九日,和聲唱片公司出版旗下第四批「粵語時代曲」唱片,亦有八首歌,屬原創的也佔六首之多。不過,該公司的第五批「粵語時代曲」唱片,卻要在一年多之後的一九五五年六月十四日才推出。不但時間隔得長了,歌曲數量且增至十六首,而歌曲內容也開始出現詼諧逗笑的元素,以唱諧曲著名的何大傻,亦是從這一期起才為和聲公司唱起「粵語時代曲」來的。這些跟之前的四批「粵語時代曲」唱片有顯著的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林兆鎏也是自和聲的第五批「粵語時代曲」唱片開始創作起「粵語時代曲」來的,而且一寫就寫了三首。
同一段時期裡,另外兩間香港的唱片公司「美聲」和「幸運」也常推出「電影插曲」。記得幾年前,有緣與幸運唱片的伍連昌聊過,他表示所以要叫「電影插曲」而不稱「粵語時代曲」,是有感於叫「粵語時代曲」,電台會很不願意播放,叫「電影插曲」,倒是樂意得多。據筆者考察,這些唱片裡的「電影插曲」,未必真的是來自某電影的歌曲,亦即根本與電影無關,是「偽電影插曲」。說起來,筆者也察覺,一九五零年代香港粵語片裏的原創歌曲數量不少,但能有機會灌成唱片的大抵只有兩三成或更少一些。
據筆者所知,美聲唱片公司在其第三期唱片推出了十二首「電影插曲」(面世日子估計是一九五三年下半年),第四期同樣推出了十二首「電影插曲」(面世日期為一九五四年二月廿一日),第五期(面世日期為一九五四年六月廿三日)則僅推出了八首「電影插曲」,但驚奇的是,這一期的八首歌曲有七首是原創的,其中梁漁舫一個人就寫了四首,這似乎是美聲見到了同行和聲這樣熱衷原創,因而也不甘後人。
幸運公司在一九五四年上半年的第三期出品,推出了電影《檳城艷》的兩首插曲,在第四期(面世日期為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四日)推出了六首「電影插曲」,其中芳艷芬唱的《秋月》屬「偽電影插曲」,在第五期(面世日期為一九五五年六月廿七日)推出了四首「電影插曲」,其中鄭幗寶唱的《昭君出塞》屬「偽電影插曲」。
在此期間,香港也還有別的本土唱片公司出版過「粵語時代曲」唱片的,譬如百代唱片公司就在其第七十三期出品(面世日期為一九五四年七月七日)裡推出過四首「粵語時代曲」,俱由白英主唱,當中有兩首屬原創,由馬國源作曲。大長城唱片公司在一九五三年也曾替小燕飛推出過兩首「廣東名曲」:《燈紅酒綠》和《淚盈襟》,兩首都是由胡文森包辦詞曲的,前者肯定是電影歌曲。
還是要強調的是,以上所提到的「粵語時代曲」或「電影插曲」,內容都屬正經嚴肅的,鮮有逗笑諧謔成份。而大家從上文的概略敘述裏得到一個印象:原創歌曲確實是不少的。事實上還應補充說一下,這些原創之作,有不少是採用標準的AABA流行曲曲式來寫的,比如上文提到的《快樂伴侶》便是。
然而,在一九五二至五五年之間,出版「粵語時代曲」的唱片公司,除了香港的,還有一些是南洋的。這方面,筆者也做了一點考究,估計屬於這個時期的南洋「粵語時代曲」歌手有雲裳、馬仔、李焯鳳、周群、小鶯鶯、白鳳,甚至包括鄭君綿。無疑鄭君綿是香港藝人,但從種種跡象顯示,他最初的粵語歌唱片,應該不是在香港灌錄的,再說,鄭君綿相信是所謂的「出口轉內銷」,要到了一九五七或五八年才開始為和聲唱片公司灌唱「粵語時代曲」。
南洋歌手灌錄的「粵語時代曲」,跟同期的香港出品最顯著不同的是歌曲內容有不少屬詼諧逗笑。比如馬仔填詞兼主唱的《賭仔自嘆》(現在人們都誤以為鄭君綿首唱此歌,其實絕對不是)、馬仔和鄭君綿合唱的《棋王爭第一》等就是好例證。
筆者相信,內容詼諧逗笑的「粵語時代曲」在那些年月裏是太搶耳了,香港本土的唱片公司不得不調整路線,比如和聲唱片公司最初幾期的製作路線都是向國語時代曲靠攏的,但受南洋歌手刺激後,決定請何大傻助陣,跟南洋歌手鬥逗笑。又如美聲公司第七期唱片(面世日期為一九五五年五月十四日)中的八首「電影插曲」,也開始出現像《追求》(黎文所、李寶瑩合唱)、《馬票夢》(黎文所、鍾麗蓉合唱,注意,這是原創作品)等內容諧趣的「偽電影插曲」。
南洋歌手的「粵語時代曲」,大部份並非原創,這也許亦影響了香港「粵語時代曲」生產者的原創「士氣」,既然原創是吃力不討好,何必自討苦吃!然而,對筆者而言,最遺憾的是,今天我們提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粵語時代曲」,對最初幾年原創之蓬勃、題材之嚴肅正經,是近乎完全視而不見!
註:本文曾發表在《戲曲品味》2012年六月號第一三九期。
阅读(1209)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