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九七四年以前的粵語流行歌曲歷史,一直是個人非常執意為之的事,原因很大部份是為了不甘心於它被輕視、被忽略甚至遭扭曲。然而輕視、忽略最舒坦,反而要認真地研究它,卻發覺所需具備的知識數量龐大,至少國語時代曲、歐西流行曲以及粵劇粵曲方面都是知得越多越好,而且還往往要旁及電影、播音以至其他流行文化,由此可知這種研究絕不簡單,毛澤東有詠史詞謂「一篇讀罷頭飛雪」,筆者但覺「數行稍妥頭飛雪」。
也因為這樣,研究粵曲人、粵樂人成了筆者研究早期粵語流行歌曲歷史的延伸課業。四年前的《曲詞雙絕──胡文森作品研究》,是筆者在這方面的初次嘗試,成果並不豐富,卻對自己大有裨益,感到對1950年代的粵語流行曲歷史的認識清楚了很多。今次的《呂文成與粵曲、粵語流行曲》,是繼續走在這條路上──一方面探勘粵曲粵樂人在粵語流行曲方面的成就,一方面也順道整理其人在粵曲領域的相關文獻,相信這既利己,也利人。
在這條路上走了一段日子,感到香港昔日的藝人不但多才多藝,而身份也常跨越不止一條邊界的,故此我們實在不宜把他們的身份隨意割裂。就以本書研究的主角呂文成而言,如果只局限在「粵樂宗師」的身份來研究他,不及於他的粵曲、粵語流行曲成就,結論絕對會變得偏頗。
限於識見,今次研究呂文成,困難頗多,幸而也略有收獲。其實更大的苦惱是學問研究一旦開始了就沒有盡頭,時刻會有新發現,包括發現出了錯!像近日書稿已臨近付梓,卻因為得到一點新發現,得費好些工夫把書稿的相關內容更新。事緣今年適逢粵語流行曲的「六十歲誕辰」,筆者想到試試找些六十年前的舊報紙看看,看看有否蛛絲馬跡可幫助深入認識粵語流行曲「初生」時的情況,結果倒真有一些驚喜發現,比如見到某些粵語流行曲唱片的上市廣告,這些線索甚是有用,對呂文成的研究亦然。近期也發現自己出了一項錯誤,心中暗叫一聲「慘」!原本以為是呂文成專為出版粵語時代曲唱片而創作的《傻大姐》(何大傻、馮玉玲合唱),原來不是,實情是以呂文成的現成曲調來填上歌詞的,那首樂曲名叫《雄雞》。幸而書稿尚未付梓,能及時修正。學問研究的苦與樂,這上述的只是百中之一二罷了。
這篇序言,原擬恭請高胡大師余其偉先生來撰寫的,但余先生久不執筆,怕寫文章,遂不相強。於是匆匆寫下幾段,簡單地交代一下是次研究的緣起與苦樂等等,是為自序。
寫於2012年3月22日
按:是書將於日內公開發售。
阅读(211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