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5948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2-04-05 11:53:56

                     
 
  譯者為了讓讀者聯想到Neil Postman的著作的中譯本書名《娛樂至死》(原名是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把這本原英文書名為《Payback》的著作命名為《網絡至死》。
 
  筆者對於當前的網絡文化甚感興趣,每見有論述得吸引的書,都會買來看看。像去年,便看了《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現在這本《網絡至死》,也讓筆者頗有所得。
 
  《網絡至死》有不少值得摘引的論述。但這裡不想引太多,因為深知時刻催逼人們一眼關七的電腦已使人在網上閱讀時失去耐性。然而,至少也該讀讀這一段:
 
  1955年到1964年出現了著名的嬰兒潮,那時候的父母們都很擔心「米老鼠」會讓他們的孩子變笨,以至於提出要禁止卡通片。此後,父母們又分別因為「隨身聽、電視和MTV」而擔心。他們是否也曾經聽說過,他們的父輩甚至因為「讀小說會使人變笨」而擔心過。如今,這種擔心依存在,只不過對象已經變成了新出現的媒介,比如網絡,比如手機,比如電腦……麥克漢在20世紀60年代就曾經注意到一件令人感到矛盾的事實,每一次技術革命就是人類的一次自殘:汽車的出現削弱了人的奔跑能力,電視的出現減少了人「親身經歷」的可能。如今,那種能把「對紅色的偏好」和「鬱金香」聯繫在一起的電腦也同樣削弱着人類的思維和決定力……我們天真地以為它們像受虐狂一樣執行着我們的所有指令,而事實上,它們才是骨子裡的施虐者……「自殘」是印來新技術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每一種實現某種自動化的新技術必然需要我們付出代價。想想便攜計算器吧。我們把計算的任務交給了電腦來完成,這當然就是一種自殘行為。因為這些任務在二三十年前都是可以通過大腦來解決的。」

 

  這讓我想到,現今到麵包店買幾個麵包,店員都要用計算器來加出總數,心算之術早失傳了罷?還有,現代有些所謂流行曲作曲人,電腦用多了,樂譜都不會寫,因為只需把作好的音樂的電子檔案傳出去便成,寫甚麼譜呢?更一般的是,我們用電腦處理文書多了,拿起筆寫字但覺那管筆比啞鈴還重,字體歪斜難看更不在話下。

 

  《網絡至死》予筆者的總體印象,其作者最憂心的有兩點。第一,我們天天被電腦催逼,窮於追讀蜂擁而至的「新訊息」(當然也包括窮於覆電郵,生怕稍怠慢會讓人誤會),卻越來越焦慮無助,因為我們越來越無法判斷,到底哪些訊息有用,哪些無用。其次,我們越多地使用電腦、網絡(當然包括手機上網),個人的一切就越被電腦知悉,反過來被電腦算計(當然也包括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電腦把閣下算計)。

 

  舉一個無傷大雅,卻令筆者有點不爽的例子。在You Tube搜歌,比如某幾天搜索中樂多了,再去搜的時候,還未行動,但見「推薦影片」裡滿列中樂視頻,但我這次並不準備搜尋中樂嘛。就是這種被算計的感覺讓我很不爽。大抵人就是喜歡「你估我唔到」,而電腦程序卻時時刻刻算計用家的需求!

 

  算計,很多時就是統計,但統計結果的真正意義人類固然常常誤讀或刻意歪曲,但程式的統計,實際意義又如何呢?比如說在Google,往往是把有鏈接最多的文章排在最前,但這就代表「重要」?「必看」?這裡筆者立刻想到,《步步驚心》一劇,張曉「魂歸」現代之後,想從「百度」尋找馬爾泰若曦──她穿越到康熙、雍正年代時候的身份的一點歷史痕跡,毫無所得,這真是很有象徵意義的一幕。另一方面,大家都清楚,為了在網上世界搶眼球,人們便努力炮製「奇文」、「奇圖」、「奇視頻」,刻下這個世代,也許還要搶眼球至死!但這些「奇觀」又真是「重要」、「必看」的嗎?

 

  書中引述了一句妙語:「如果現世有一部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它的結局大概可以這麼寫:Google完了。」

 

  還想引錄書中述說的「醫生自殘」例子:

 

  隨着現在用電腦輸出診斷書的普及,很多病歷都可以久過軟件預先設置好的症狀、用藥、醫囑來撰寫,這確實節約了時間,卻使得醫生容易忽視每位病患者的個體差異。醫生在看病的時候會出現注意力缺失的狀況。醫生們不再專注於思考對患者的診斷,而是忙於在電腦軟件中找到和患者相符合的症狀,複印並黏貼。很多醫生在看病的時候,第一個念頭甚至是:「鼠標在哪兒?」看病也變成了某種選擇題,如果找不到確切的答案,那就找一個近似的代替吧。

 

  而今乘交通工具,乘客十有六、七在埋首手機或平板電腦,寫短訊、上網、玩遊戲、看電視,既是從現實世界中「孤立」出去,也不讓自己有一刻清閒,大抵我們真會「網絡至死」。

 

 

 

 

相關文章:

記憶外包,文明消亡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375883-id-1960544.html

 

《性別麻煩》與《娛樂至死》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375883-id-1959866.html

 

 

 
 
 
 
 
 
 
 
 
 
 
 
 
 
 
 
阅读(458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