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2-02-16 08:02:07
Do(0)Ri(180)Mi(360)Fa(525)So(690)La(870)Ti(1035)Do(高八度)(1200)
這括號裡的數字是音分。有了這套數據,不熟悉這種傳統樂律的朋友,可以在小提琴或三弦之類的無品無格的樂器上,試奏一下這種音階,感受一下它與建基於十二平均律的自然七聲音階的差別。
其實,一些現在通行的「傳統廣東樂律」,已是向十二平均律靠近了,例如:
Ri(200)
Mi(400)
Fa(550)
So(700)
La(900)
Ti(1050)
這現代的「傳統廣東樂律」與十二平均律的差異,最明顯處是兩個中立音,fa 比十二平均律的高50音分(即高四分一音),ti 比十二平均律的低50音分(即低四分一音),正是這兩個跟十二平均律音高差距較大的音,顯出廣東傳統音樂的獨特風味。不過,在實踐中,這兩個中立音的音高是有游移的,fa 音游走於520音分至550音分之間,ti 音游走於1050音分至1080音分之間。
廣東音樂裡有一種乙反調音階,甚是強調 fa、ti 兩個中立音的地位,因而其風味就更見獨特。這種乙反調音階,一般少用「士」、「工」兩音(按:對工尺譜譜字不熟悉的網友,可參考文末所附的「廣東工尺譜譜字與西方音階唱名對照」),所以這個音階的骨幹音是:
合 乙 上 尺 反
相當於簡譜的 5、7、1、2、4(前二者是低音;另外,7音偏低,4音偏高)。
以乙反調音階來構成旋律,「合乙」及「乙上」這兩個很具特色的音程是時常強調的。筆者過去覺得,乙反調旋律裡,「乙」、「反」二音會多用於重拍、長音或是半終止之處,而且幾乎每個樂句都出現「乙」、「反」二音。但我的朋友指出,「乙」、「反」二音是否用在重拍等處並不是最重要的,在很多標準的乙反旋律,「乙」音並不是在每句都出現的。乙音主要在旋律的低音區出現,到高音區,便主要是 4、5、6、1(高八度)。 當然其中也有例外的, 也會出現 「彳乙」(7)音的。
隨着近幾十年來,十二平均律在我國音樂實踐中已成為主流後,如果,把譜面上偏低的「乙」音記錄並奏成十二平均律的降 7,這種奏法的實際效果是等同6(低音)、1、2、3、5,變成是一種不含半音的五聲音階,乙反調的特色便喪失了。在一般依十二平均律的演唱或演奏裡,如何讓廣東傳統音樂的獨特風味能保留一點點兒,藝人們是各有辦法。一般而言,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乙」音的音高使用標準的十二平均律的7,由於含有類似「合乙」、「乙上」的音程,可得回一點乙反風味。第二種方法是把「乙」音奏成十二平均律的降 7,但在實踐中,歌(奏)者並不把全部的「乙」音唱(奏)成降 7,有些音是唱回稍高的 7 音,這樣也可得到一點乙反風味。
附錄:廣東工尺譜譜字與西方音階唱名對照
仩 低音do
伬 低音re
仜 低音mi
仮 低音fa
合 低音so
士 低音la
乙 低音ti
上 do
尺 re
工 mi
反 fa
六 so
五 la
彳乙 ti
生 高音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