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2-02-15 08:01:03
這司徒夢岩傳記中,澄清了一件訛傳已久之事。其中謂:「在音樂史上,我們看過很多文字資料,皆認為呂文成是創製高胡的人,但這只是片面的說法,因為樂器的改造,其實是需要懂得樂器製造與技術的人才有可能,因此高胡的發明,正確的說法應是原本就有製作小提琴技術與工程基礎的夢岩,配合呂文成的演奏技巧,幾經試製,而發展出來的樂器……」歷史真相易因視差而扭曲變形,這個又是一例。
說到司徒夢岩,幾年前曾在《音樂研究》季刊上讀過一篇題為「中國小提琴『民族化』發展的兩種模式」。文中說的兩種模式,一種是「馬思聰模式」:運用、借鑒西方音樂作曲技法及小提琴傳統演奏技巧,採用和吸取民族音樂音調,並通過各種表現手法的處理,造出中國音樂風格或意境。這種「馬思聰模式」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成為中國小提琴「民族化」發展的主流模式,有重要的地位。另一種是「司徒夢岩模式」:基本放棄西方的作曲技法以及小提琴原有的傳統演奏技法,讓小提琴擔當「民族樂器」的角色,讓它完全進入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母體裡。這「司徒夢岩模式」一直為廣東音樂及粵劇所用,在廣東民間傳承不衰,自成體系。雖然這「司徒夢岩模式」地位遠遠及不上「馬思聰模式」,也不曾進入專業教學領域,但它明顯更符合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特點與發展規律呢!
筆者深覺慶幸和自豪的是廣東音樂與粵劇是以「司徒夢岩模式」來對待西洋樂器。
這篇小小博文,當然不可能盡錄司徒夢岩的精彩一生,欲睹傳記全豹,只能請網友找書來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