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9921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2-01-17 08:12:59

 
  本文昨天表於《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話詞說」專欄,見報標題是「《天與地》是文化小恩惠」。
 
  《年少無知》仍在熱唱,《天與地》仍有文化人在談。這當中,自然也涉及師奶一族與八九十後族群的對壘──滿足得了前者就滿足不了後者。但筆者覺得,《天與地》不過是文化生產大企業對文化消費者的小恩小惠,卻已使很多人認為是恩義難忘。
 
  《天與地》以搖滾樂隊作為劇中重要元素,肯定也是一種商業計算吧!因為在年青一族裡,西方搖滾音樂反而是屬於有很「崇高」地位的玩意,認同者非常多。假如,把搖滾樂隊置換為幾個熱愛粵曲以至南音的年輕人,描寫他們追求理想時所碰到的種種挫敗(當然還可以有吃家明的一節),那麼生共鳴的八九十後有多少呢?
 
  城市人很繁忙,因而極善忘,記憶都是被操控的。筆者也嘗試操控一會兒,請大家回到四十年前的1972年,無綫也曾小恩小惠過一回,拍了一套長廿二集的《樂韻雛聲》,講述一個兒童合唱團的成長故事。而今,即使翻炒又翻炒後宮鬥爭、豪門爭產的故事,都不會再拍像《樂韻雛聲》這種劇集了吧?寫到這裡,筆者還聯想到年前為某電影雜誌撰寫一篇題為「港產片與港產歌」的文字時,文末提到其實可以拍個諸如「歌壇葉問:周聰」的有幾分真實卻有更多虛構的故事,反映連香港人都看不起自家的粵語歌的時代,樂壇先輩是如何在重重困局裡闖過來的。這樣的題材,拍成電視劇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但商業價值上也許難於估算,以至成為不值施捨的「微恩微惠」。

 

  看來,稍加思索,就會發覺《天與地》所隱藏的文化現象絕不少!

 

  關於文化消費,筆者近日也讀到一篇刊自內地官方音樂雜誌的文章,談的是網絡音樂文化,文章作者認為,在消費主義的強勢語境下,「反制度化」情緒一樣會遭消費文化的制度性圍剿,最終成為文化工業領域資本秩序和「金元」價值觀的裝飾。又謂「曾經以怪異粗鄙的文化姿態拒斥制度性馴化企圖的網絡音樂批判話語,卻忸怩作態地扮演起了流行文化資本勢力的同謀,成為一種文化時尚。」讀罷這些論斷,筆者作如是想,文化產業無孔不入,看看那些古典文學書種裡,每三、五個月就有一本有關納蘭容若詞的新書面世,這納蘭詞到底是古典文學還是流行文化商品呢?甚至,《紅樓夢》、貝多芬第九交響樂雖高雅,也是文化商品而已!問題是,我們怎樣才能把納蘭詞、《紅樓夢》、貝多芬第九交響樂還原為文學藝術、音樂藝術?這當中肯定關乎文化消費者個人的取態,如果把一帙精裝《紅樓夢》買回來粗略翻看若干頁便束之高閣,這《紅樓夢》肯定只是商品無疑!

 

  健吾在他報詰問:「大家聽了(《天與地》劇集那些)金句之後,會在日常生活實踐,令我們身處的社會有們何改變嗎?」然後,筆者想到的不是《年少無知》,而是《你們的幸福》:「牽手看偶像連續劇哭哭笑笑,輕輕鬆鬆,將恩怨情慾變娛樂,愛思索便會福薄,砂吹進眼內從來未覺便不必發覺……」當興興奮奮把那些金句心唸一回,然後又當甚麼都沒有發生,繼續娛樂,這又跟林夕這詞裡說的有甚麼不同?

 

  過去一年來,香港的粵語歌詞有許多遠超文化商品的層次,諸如《愚公》、《六月飛霜》、《瑪莉殺死小綿羊》以至剛剛提到的《你們的幸福》都是好例子,足見今天香港的寫詞人雖身處文化產業的建制裡,卻常常有想掙脫建制的舉動。但重要的是,我們會怎樣對待這些粵語歌詞?會跟對待那些金句的態度相若嗎?

 

 

 

 

 

 

 
 
 
 
 
 
 
 
 
 
 
 
 
 
阅读(1387) | 评论(2) | 转发(0) |
0

上一篇:說「尐」

下一篇:與李敏談填詞工作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黃志華2012-01-18 08:31:08

林散木: 黃老師說《天與地》以搖滾樂隊為背景的論述,我覺得有時或許創作人亦不自覺,畢竟創作人也是這個時代大洪流中的一員吧,有時就算有膽識,也未必有眼界和見識跳出.....
有時做文化評論的人,都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一千個人有一兩個有觸動太少了,恨不得一千個人有五百多個受啟蒙……鄙人也有這樣的時候。

林散木2012-01-17 15:36:54

黃老師說《天與地》以搖滾樂隊為背景的論述,我覺得有時或許創作人亦不自覺,畢竟創作人也是這個時代大洪流中的一員吧,有時就算有膽識,也未必有眼界和見識跳出這些既已成習的世情。(但我沒有看過《天與地》,亦沒有聽過《年少無知》(只看過詞),對此不敢置評,只就普遍情況去想。)

至於引述健吾的話,其實,我們又何需要求被劇中金句感動過的人日後都會在生活裡實踐,只要被感動過,誰說都不受一點點無形的影響?且只要一千個被感動過的人裡,會有一個人因此而反省一下當前的社會和個人的現況,那其實也很好了,這已經是在一點點改變社會了。誰能抹煞這些微細的,一點點的,潛而默化的影響呢?

至於《六月飛霜》,我真的很欣賞整個創作這歌的團隊,不只有這個眼界去看到社會的問題,更有膽識去讓最當紅的天王級歌手冒著開罪某些巿場的險去唱並以此作為主打歌,這個險真的冒得不少。(相反今年另些大熱歌,如《好不容易》,《天梯》,《那些年》,甚至《苦瓜》,《那誰》,都是「不用太過思索」也不用坦誠面對自己也不會開罪別人的大路歌,相比之下,《六月飛霜》就更有其存在的意義了(並不是貶低大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