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2-01-17 08:12:59
看來,稍加思索,就會發覺《天與地》所隱藏的文化現象絕不少!
關於文化消費,筆者近日也讀到一篇刊自內地官方音樂雜誌的文章,談的是網絡音樂文化,文章作者認為,在消費主義的強勢語境下,「反制度化」情緒一樣會遭消費文化的制度性圍剿,最終成為文化工業領域資本秩序和「金元」價值觀的裝飾。又謂「曾經以怪異粗鄙的文化姿態拒斥制度性馴化企圖的網絡音樂批判話語,卻忸怩作態地扮演起了流行文化資本勢力的同謀,成為一種文化時尚。」讀罷這些論斷,筆者作如是想,文化產業無孔不入,看看那些古典文學書種裡,每三、五個月就有一本有關納蘭容若詞的新書面世,這納蘭詞到底是古典文學還是流行文化商品呢?甚至,《紅樓夢》、貝多芬第九交響樂雖高雅,也是文化商品而已!問題是,我們怎樣才能把納蘭詞、《紅樓夢》、貝多芬第九交響樂還原為文學藝術、音樂藝術?這當中肯定關乎文化消費者個人的取態,如果把一帙精裝《紅樓夢》買回來粗略翻看若干頁便束之高閣,這《紅樓夢》肯定只是商品無疑!
健吾在他報詰問:「大家聽了(《天與地》劇集那些)金句之後,會在日常生活實踐,令我們身處的社會有們何改變嗎?」然後,筆者想到的不是《年少無知》,而是《你們的幸福》:「牽手看偶像連續劇哭哭笑笑,輕輕鬆鬆,將恩怨情慾變娛樂,愛思索便會福薄,砂吹進眼內從來未覺便不必發覺……」當興興奮奮把那些金句心唸一回,然後又當甚麼都沒有發生,繼續娛樂,這又跟林夕這詞裡說的有甚麼不同?
過去一年來,香港的粵語歌詞有許多遠超文化商品的層次,諸如《愚公》、《六月飛霜》、《瑪莉殺死小綿羊》以至剛剛提到的《你們的幸福》都是好例子,足見今天香港的寫詞人雖身處文化產業的建制裡,卻常常有想掙脫建制的舉動。但重要的是,我們會怎樣對待這些粵語歌詞?會跟對待那些金句的態度相若嗎?
林散木2012-01-17 15:36:54
黃老師說《天與地》以搖滾樂隊為背景的論述,我覺得有時或許創作人亦不自覺,畢竟創作人也是這個時代大洪流中的一員吧,有時就算有膽識,也未必有眼界和見識跳出這些既已成習的世情。(但我沒有看過《天與地》,亦沒有聽過《年少無知》(只看過詞),對此不敢置評,只就普遍情況去想。)
至於引述健吾的話,其實,我們又何需要求被劇中金句感動過的人日後都會在生活裡實踐,只要被感動過,誰說都不受一點點無形的影響?且只要一千個被感動過的人裡,會有一個人因此而反省一下當前的社會和個人的現況,那其實也很好了,這已經是在一點點改變社會了。誰能抹煞這些微細的,一點點的,潛而默化的影響呢?
至於《六月飛霜》,我真的很欣賞整個創作這歌的團隊,不只有這個眼界去看到社會的問題,更有膽識去讓最當紅的天王級歌手冒著開罪某些巿場的險去唱並以此作為主打歌,這個險真的冒得不少。(相反今年另些大熱歌,如《好不容易》,《天梯》,《那些年》,甚至《苦瓜》,《那誰》,都是「不用太過思索」也不用坦誠面對自己也不會開罪別人的大路歌,相比之下,《六月飛霜》就更有其存在的意義了(並不是貶低大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