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亞洲週刊》,1992年1月26日的一期,封面人物是香港歌星梅艷芳的手繪肖像,大標題是「音符迷倒眾生:中文流行曲風靡全球華人社會」;1992年6月14日的一期,封面人物是歌影視三棲紅星郭富城,大標題是「偶像誕生的奧秘」。
這兩期雜誌,可說明二十年前香港的流行音樂工業是如何的炙手可熱,縱然其時是有一段日子青黃不接之後,「四大天王」剛崛起──實在那也是標誌着香港樂壇剛剛開始轉為走下坡路哩!
看看1992年1月26日那一期,封面專題的文章標題是「千山萬水的共鳴天地:台灣和香港主導的中文流行曲,突破政治與地理的限制,緊扣全球華人社會的心弦……」嗯,現在還有誰人認為香港是中文流行曲的重要主導者呢?想想現在還會有哪位香港歌手有機會可以榮登《亞洲週刊》的封面人物,真是想都不敢想。那些頒獎禮還是年年在辦,但誰都知道份量都遠遠不足了!
香港人當然還是要唱要錄粵語歌,但是,聽粵語歌的聽眾肯定越來越有地域限制,大抵最終會變成只局限於嶺南地區及世界各處的廣東人聚居地吧!
二十年前香港樂壇盛極轉衰的璀璨時光,轉眼成虛幻,除了緬懷,也只能是緬懷了。當然,筆者是更多地想追懷1952年至1972年這二十年間裡,先輩們在連香港人都看不起自己的粵語歌的時候的那些艱難舉步的事跡!
二十年前刊在《亞洲週刊》的圖片,
歲月不饒人,當年尚勉強算風華還茂,
而今人在中年,老氣漸多。
阅读(1259)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