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1-09-30 09:30:01
是的,筆者還聯想到十年前,林夕為陳奕迅填寫的《Shall We Talk》,歌詞一開始即為「明月光,為何又照地堂?」那是把《月光光》的唱詞檃栝了進去。
相隔了十年,似乎我們還是這樣懷念《月光光》這首古老的廣東民間童謠。它是象徵或代表了一種難再有的情懷與體驗。
筆者首先想到,現在的兒歌都是專業人士生產出來的,但像《月光光》這些古老兒歌,卻是一眾母親集體創編出來的,在母親唱與孩子聆聽與學唱的互動過程裡,親子的關係是極密切的。而今有哪位母親會唱兒歌給孩子聽?甚至根本都沒時間,孩子都要急急趕到「起跑線」呢!
再說,像《月光光》這種傳統廣東兒歌,其歌調往往都是因詞而生的,帶着濃濃的鄉土氣息。今天的兒歌,卻都是一如流行曲生產般先作曲後填詞,更不會考慮「鄉土氣息」這類元素吧!
從《Shall We Talk》到《孔明燈》,粵語流行曲讓我們不時追懷古老的廣東童謠,勾起對鄉土遙遠而依稀的記憶。問題是,這種傳統可不可能於今天得到薪傳與新生?而不是僅限於追懷?
按:本文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的「詞話詞說」專欄。見報的標題是「仍然懷念月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