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賢有首新歌名《大躍進》,熟悉當代中國歷史的朋友很自然立刻想到1950年代後期中國那場「大躍進」運動。是的,周國賢這首《大躍進》的歌詞,一開始也真易讓人想到它:「這個計劃首先將種子堆塞放入泥,還要注進養料把青草都剪光再燒毀……全部快熟快大快步快速,飽滿也高姿態,要視覺上最佳……趕快去追,別理好歹。大國急趕,越過標準……躍到高峰,能忘掉苦痛」。我想詞人梁栢堅在這個段落裡寫的真是當年的「大躍進」景觀。
《大躍進》的歌詞共兩大段,上面引錄的屬第一大段,至於第二大段,詞人把筆鋒轉向當前的畸形教育發展:「這個計劃,首先將頂尖子批發入圍,高速的增長……要懂各種言語,再精通音律,再消毒,童真摧毀……父母急趕,越過標準,大躍進,兒女登峰,潮流上推送!」看來詞人深感當前的教育制度有如當年的「大躍進」的做法,定立不合理的高標準,然後催谷一批又一批尖子,可憐小孩子都被迫丟下童真,剛夠年齡進幼兒園就等於來到起跑線上。
其實,筆者個人覺得,把當前教育情況比喻為當年的「大躍進」,並不大貼切,容或其中也有好大喜功的成份,卻肯定及不上過去那「大躍進」的厲害。然而筆者又覺得詞人還有些「不寫之寫」,詳言之,就是明寫當年「大躍進」,也明寫今天香港教育的「類大躍進」,欲寫而未寫的是當前大國的新一輪「大躍進」情意結。
想當年以至就在不幾個月之前,香港人常被告誡操之過急會「車毀人亡」。但又找誰來告誡大國新一輪的發展大躍進,也容易招致「車毀人亡」?
所以相信詞人寫當年的「大躍進」是期望有人「可鑑」「前車」,事實上,詞人在詞中還有這幾句:「歷史的奧妙,豈可蒸發掉,過多的養料,不改的發條,你想種樹苗,卻錯去拔苗(助長),你再去治療,卻已被折腰!」本來歌詞這種體裁最忌議論,而詞人不惜寫下,是覺得有必要拈出這沉痛教訓的因由吧。
按:本文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誌」版的「詞話詞說」專欄。
阅读(192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