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1-08-26 08:00:03
據筆者觀察,弈者在黑白棋佈局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盡快使棋盤出現若干1散度棋子,一般是兩至三枚,位於棋盤中腹區域。最理想的是,這些1散度棋子兩兩處於同一線條上(包括斜線)。這便是「多凝原理」。奇怪的是這現象(原理)過去從未見有棋手說及,雖然很多高手都能不自覺的循着這個「多凝原理」來構思佈局的着法。
到目前為止,筆者發覺「多凝原理」在黑白棋的佈局定式裡幾乎是無處不在的,所以例子也不特別舉了。再說,在那些定式裡,很多時還會為了讓這些1散度棋子多存在一會兒,黑白雙方都寧願成牆或多翻一點棋子。
想像得到,「多凝原理」是基於在佈局階段多弄幾顆1散度棋子,對於後來奪取對棋盤中腹的控制,是大大有利的。此外,由於佈局階段「凝聚手」效用不強,那些1散度棋子讓對手享用一、二亦無所謂,當吃了一回,同線上的另一枚1散度棋子往往就不堪吃了!因為吃它往往須同時吃下其鄰近散度大於1的棋子,當然不堪吃啦。
目前,筆者對「多凝原理」的認識仍屬感性,估計還要經過長期(也不知需要多長時間哩)的觀察研究,摸清規律,始能歸納成有條理有系統的理論,供初學者學習。這裡,期望能有高手朋友來一起共同研究,使這套理論建設能加快成型。謝謝!
最後,補充說說,黑白棋佈局階段的首六步,除了一些一看便知極劣的棋步,基本上很多弱勢開局都是可以選用的,因此,佈局分支算起來有幾百個,對人類棋手而言,已是難以窮盡。六步之後,便是「多凝原理」發揮的時候了。換句話說,下棋時,我們絕對可以避開一般棋手已然爛熟的熱門定式,選擇一些冷僻的佈局分支,跟對方大打散手,筆者相信,巧於使用「多凝原理」,加上靈活採用「少吃子、忌成牆、常凝聚、徐圖控中」等樸素原則,是完全有助於在「大打散手」時佔得上風的。
後記:近期注意到黑白棋佈局理論荒蕪,覺得這狀況頗不合理,應有改善之餘地。繼而又想到,黑白棋終盤有偶數理論,中局有散度理論,都是很數字化的,由此自然推想,黑白棋的佈局理論也應該可以數字化的。據此思路,便嘗試借用散度這一數字化的概念,觀察開局階段棋子的散度數值變化,結果便發現了「多凝」(多一散度)的現象。
相關文章:
http://blogold.chinaunix.net/u/14418/showart.php?id=508355
簡介黑白棋的散度理論(上)
http://blogold.chinaunix.net/u/14418/showart.php?id=508345
簡介黑白棋的散度理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