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1-05-30 08:57:14
回頭一望,1983年的香港粵語樂壇,也真是「中國風」得很。從年頭的《黃帝子孫》開始,之後計有《黃水謠》(曲調來自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我的中國心》、《同途萬里人》、《火燒圓明園》等等。香港人古早的中國心與中國風,誰來細閱?2005年從台灣吹起的那股「中國風」,遲來了多少年呢?
林子祥的《水中蓮》與關正傑的《漁舟唱晚》,是1983年香港粵語樂壇另一股奇特而強勁的「中國風」,兩首歌調寄的是同一旋律:傳說是古曲,其實是中國音樂家王直和古箏家李萌攜手據古曲全新創造出來的曲調,無奈被誤傳是法國電子音樂人Jean Michel Jarre創作的,這糊塗公案也該有澄清的時候吧?不管如何,這闋中國風格旋律為兩大巨星爭唱,說明當時港人頗是迷醉中國風。
《水中蓮》是由鄭國江填詞的,他受這優美的中國風格旋律啟發,一反他寫詞用語淺白的作風,使用了好些較古雅的詞藻,甚至刻意讓詞句帶點禪意與佛思。可是,認真來說,這闋詞也蠻虛空的,全詞要點染的就只是蓮花的美態,再從中織進一點若有若無的禪與佛。
創作本來就是無中生有,鄭國江這首詞是頗教筆者佩服的,用整整一首詞來寫蓮花,但覺從容而不見左支右絀,這份創造力,絕不簡單。比方開始的一段:「荷葉正翻動,翻起我的夢,誰令每朵花都笑著開,開於初夏中,花的心也露笑容。」從荷葉的翻動勾連至「夢」,寫花而輕帶出人的夢想,內容便少了單薄之感。這之後的「朵朵鮮花似在佛法中」,亦是同一道理。再說,寫花朵盛放如露笑容,未必是鄭國江首創的,但誰也難否認填在這闋詞裡,首先感到的是美態撩人,是否首創已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