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1-04-24 07:23:15
本文原發表於
「看遍了冷冷清風吹飄雪漸厚,鞋踏破路濕透;再看遍遠遠青山吹飛絮……絲絲點點計算,偏偏相差太遠,兜兜轉轉,化作段段塵緣……」是日,因為讀《人民音樂》月刊裡的一篇「流行歌壇『中國風』歌曲的民族化研究」,又再想起《石頭記》這首達明一派創作於1987年的粵語老歌。
而今說「中國風」,人們就只知道近年台灣颳起的那一股,外省的音樂學者尤其如是。就以上文提到的那篇刊在《人民音樂》月刊的文章為例,情況恰恰是這樣。可是「中國風」在香港的粵語流行曲裡起源甚早,即使不說達明的《石頭記》及與之同期的作品,顧嘉煇寫的許多電視歌名作,便都很「中國風」,但顧嘉煇的「中國風」作品,會獲《人民音樂》作專文研討嗎?恐怕不宜寄望。
由此也聯想到,兩三年前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過一本學術著述《中國歌詞簡史》,聲稱「縱覽中國歌詞藝術發展歷史」。可憐有關香港的詞家,只提到一位黃霑,而他的歌詞亦只提到一首以普通話演唱的《我的中國心》,彷彿香港詞家堪提的只得一位黃霑,而他是寫普通話歌詞為主的詞家。
看來,粵語歌及其詞雖然在上世紀80年代風靡全國,至今仍廣受北方百姓的喜愛,但在北方的學術界或官方的音樂刊物領域內,它是完全被消聲的,彷彿粵語流行曲從來沒有影響過北方的百姓。想起來了,筆者自1970年代起不輟的訂閱《人民音樂》,幾曾見過其中有為文談及《上海灘》或《萬里長城永不倒》這兩首曾經在大江南北火得很的粵語歌。
「紛紛擾擾作嫁,春宵戀戀變卦;真真假假,悉悲歡恩怨原是詐!」回說這達明一派的《石頭記》,歌詞寫的雖然沒多少跟曹雪芹的小說《石頭記》有關,但詞中運用了大量的傳統修辭,其古色古香,在當年就已燃起不少香港年輕人的文化鄉愁,而它可是比方文山大約早走了二十年。再說旋律,《石頭記》主要是由五聲音階構成的,而且寫得甚簡練。筆者頗為港人有如此精采的「中國風」先驅作品而自豪,所以縱是老歌,也希望讀者能「垂注」一下。
唐代詩人劉長卿有詩云:「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且作一轉語:「粵調雖自愛,北人多不彈」。
chinaunix网友2011-04-25 12:48:03
昔日粵語歌興盛,並非因爲北方學界重視,只係因爲當年粵語歌能打動北方聽衆。 今日粵語歌衰落,並非因爲北方學界唔重視,至係因爲時下粵語歌甚至連本土聽衆都打動唔到。
chinaunix网友2011-04-25 12:48:03
昔日粵語歌興盛,並非因爲北方學界重視,只係因爲當年粵語歌能打動北方聽衆。 今日粵語歌衰落,並非因爲北方學界唔重視,至係因爲時下粵語歌甚至連本土聽衆都打動唔到。
chinaunix网友2011-04-25 12:48:03
昔日粵語歌興盛,並非因爲北方學界重視,只係因爲當年粵語歌能打動北方聽衆。 今日粵語歌衰落,並非因爲北方學界唔重視,至係因爲時下粵語歌甚至連本土聽衆都打動唔到。
chinaunix网友2011-04-25 12:48:03
昔日粵語歌興盛,並非因爲北方學界重視,只係因爲當年粵語歌能打動北方聽衆。 今日粵語歌衰落,並非因爲北方學界唔重視,至係因爲時下粵語歌甚至連本土聽衆都打動唔到。
chinaunix网友2011-04-25 12:48:03
昔日粵語歌興盛,並非因爲北方學界重視,只係因爲當年粵語歌能打動北方聽衆。 今日粵語歌衰落,並非因爲北方學界唔重視,至係因爲時下粵語歌甚至連本土聽衆都打動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