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027117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1-04-02 08:01:55

 
 
  由於研究工作的需要,近期重新翻閱了靳夢萍著的《靳夢萍粵藝談奇說趣》,那是九八年初版的書了。注意到書中的「曾經閃亮的殞星──南海十三郎」提到一件軼事,概略是南海十三郎某日走上和聲唱片公司的寫字樓,碰上該公司的錄音期,梁以忠、張玉京(瓊仙)夫婦很想唱一首好曲,向南海十三郎道明期待後,不料十三郎即場寫了一闋粵曲新作,也就是名揚後世的《明日又天涯》,曲詞裡有兩段文字,據靳氏說:「一闋」是「古詞《憶江南》,詞句是:『多少淚,沾袖復橫頣,心事莫將和恨寄,鳳笙休向別時吹,腸斷更無疑。』另外也引用了一首古詞,詞牌是甚麼,卻忘記了……梁以忠兄便別出心裁製成兩首動聽的樂譜,一首命名為《鳳笙怨》。另外一首則叫做《落花時節》,以配合那兩闋妙詞唱出。而《鳳笙怨》和《落花時節》兩譜,由三十年代流行至今,不少撰曲家都樂於採用。」關於南海十三郎這倚馬可待的即場寫曲詞軼事,靳氏在文中說;「是梁以忠兄親口說的,自是鐵證了……」
 
  靳氏在書中另一篇「梁以忠一門四傑」云:「與梁以忠先生,乃數十年知交,對於其生平逸事,家庭生活,乃知之甚詳。」既是這樣,靳氏謂《明日又天涯》是南海十三郎的作品,且是即席寫成的,應是可信的。
 
  然而,一般的說法,《明日又天涯》是梁以忠自己撰曲撰詞的。為此,查閱過工具書《香港粵語唱片收藏指南──二十至八十年代粵劇粵曲歌壇》,書中載,梁以忠、張玉京合唱的《明日又天涯》,是百代唱片出版的,推出的年份應是一九四六年。靳氏的說法至少有兩個錯誤,一是說唱片是和聲出版的,一是說曲中兩首小曲由三十年代流行至今。筆者特地向梁以忠的掌珠梁素琴女士求證,她絕對肯定《明日又天涯》一曲是她的爸爸親自撰寫曲詞的。

 

  舊事只要隨時日推遠,迷霧便易生。如何不墮歷史的五里霧裡,有時是難得很哩。

 

  回看靳氏的說法,《鳳笙怨》和《落花時節》兩譜俱緣《明日又天涯》的曲詞而產生,那是對的。《鳳笙怨》那段曲詞,原調寄唐宋詞詞牌《望江南》,也是對的。至於《落花時節》是否亦調寄另一詞牌,卻難以考究。

 

  梁以忠的作品,還有另一大片歷史迷霧,那是關於他的廣東音樂名作《春風得意》。由於給視為廣東音樂,所以一般人想像,《春風得意》就像呂文成寫《步步高》、陳文達寫《驚濤》或者是崔蔚林寫《禪院鐘聲》般──是憑空寫出來的。其實不然,《春風得意》並非作品的原名,該旋律實際上是據詞譜曲而產生的。

 

  一切宜從1957721《大公報》的一篇文章說起,該文標題為「《春風得意》(梁以忠代表作)」,作者署名「錦城春」。這文章是「錦城春」親自走訪梁以忠之後寫成的,文中說出了《春風得意》的創作經過:「大約二十年前左右,有一套叫做《廣州三日屠城記》的古裝粵語電影,男主角是胡某(先生也遺忘了),女主角是當年艷星陳倩如,在這齣電影裡附有兩支插曲是梁先生撰作的,一支是《凱旋歌》,一支是《斷腸詞》(這兩支曲後來由歌林公司倩請先生的太太張瓊仙小姐來主唱,錄製成唱片)。《春風得意》其實是《凱旋歌》中的伴奏音樂其中的一段落,由於抑掦堪聽,先生的朋友着他單獨用樂器來演奏錄入唱片,而加上《春風得意》的標題,《凱旋歌》其實是《春風得意》的前身,筆者所對它的懷疑,由是一掃而空;它的創作經過,於是大白。這樣又是廣東音樂發展的一個很主要很通常的原因。」

 

  經筆者考查,「錦城春」前輩這篇五十多年前的訪問,是有一二謬誤之處的。首先,張瓊仙那張唱片,並非歌林出版的,而是百代出版的。其次,《春風得意》的旋律與《凱旋歌》的旋律,是二而一,即是完全相同的,而不是文中說的「《春風得意》其實是《凱旋歌》中的伴奏音樂其中的一段落」。

 

  此事,曾向梁素琴小姐求證,小姐同意,是先有《凱旋歌》,才有純音樂版的《春風得意》。

 

  關於《凱旋歌》及其所屬的電影《廣州三日屠城記》,值得說的事可不少,只能長話無說。比如說,該影片是君綿從影的處男作,也是片商發明演員隨片登台之始,筆者見過當年這部影片的廣告,確有「敬請本片八大主角登台演唱奏技助慶」等字樣,而隨片登台的場次是七點二十分和九點半,並聲明「並不加價」。《廣州三日屠城記》拍製於193637年間,在香港的首映日期是1937331。據香港電影資料館所述,片中的內容是「由明末清初兩藩王入粵屠殺廣州人民,導致七十餘萬人喪命,發展到清末孫中山革命成功,蔣介石統一中華民國為止」,似乎頗有「史詩」氣派,可惜此片應已失傳,無可印證了。

 

  片中的插曲之一《凱旋歌》,是由電影公司老闆(還兼監製、編劇)胡麗天親自撰詞的,然後由梁以忠譜上曲調。至於片中是由誰主唱此曲,暫不可考,但肯定是由女聲獨唱的。詞如下:「待君凱旋還,聽君凱旋篇。君不見中原王氣沉,笳聲飛渡山海關,烽火輕易大地色,鐵騎踏破舊江山,多少人家室無壁?多少人家室無椽?戰戰戰,寧為疆場珠玉碎,不作簷下瓦石全!待君凱旋還,聽君凱旋篇。君不見長行十萬眾,人逐胡騎遍野翻,舞槊刀光劍影裡,躍馬青山白水間。前前前,片言贈君君記取,不搗黃龍莫生還!戰戰戰,前前前,不搗黃龍莫生還!」

 

  觀乎《凱旋歌》的曲詞,是一闋非常昂揚的戰歌,跟後來純音樂版的標題《春風得意》所展現的意境,差距甚大。《凱旋歌》和片中另一插曲《斷腸詞》(這詞卻確是由南海十三郎所寫的,有黎紫君編的《今樂府詞譜》為證),目前見到最早載有二者的曲詞和曲譜的書刊,是出版於19389月的《五羊清韻粵曲集第一集》,距《廣州三日屠城記》首次公映僅一年多之後。換句話說,兩首插曲的唱片應不遲於19389月出版。

 

  以上一共提到梁以忠四首「小曲」的創作:《鳳笙怨》、《落花時節》、《凱旋歌》(即《春風得意》)、《斷腸詞》,它們的旋律全都是據詞製譜而產生的。問及梁素琴小姐,其父除了這四首小曲之外,還有別的「小曲」作品否?小姐笑言:應該沒有了。然而,音樂家作品有時不須多,一首由電影歌曲而來的《春風得意》,曲調不但優美,結構上也頗見工整,還用上轉調技法(《鳳笙怨》和《落花時節》也含轉調因素哩,尤其有趣者,《落花時節》的過門跟《凱旋歌》是一樣的),成為人們公認的傑出廣東音樂作品之一,如此成績已是卓越非常。不過,現在我們不該忘記,《春風得意》的優美旋律是因詞而生的,當今的廣東音樂曲調卻絕少是因詞而生的了。更堪思索的是,過去的廣東音樂作者,不少和梁以忠一樣,是傑出的粵曲唱家,所以寫出來的粵調小曲,深饒南粵風韻;當今的廣東音樂創作者,卻鮮有是傑出的粵曲唱家了。

 

 

  註:本文曾發表在《戲曲品味》2011年三月號第一二四期。

 

 

 

 

 

 
 
 
 
 
 
 
 
 
 
 
 
 
 
阅读(186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