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1-03-25 08:02:53
答:我比較喜歡的作品是《兩忘煙水裡》。因為這首詞雖然沒有甚麼創意,幾乎完全因襲
另外有一首詞意我認為最多鄙人「自我」的,是《問我》,但現在市面上的版本,有一段詞不是我寫的。那是唱片監製人在錄音的時候,襲取拙作兩段中拼湊而成,拼湊後詞意前後矛盾,有了無端也無辜的缺陷在。
問:你在報章上說過,某些作品你嘔心瀝血寫成,結果不被接受;有些則隨意寫出,卻大受歡迎(如《忘記他》),對此你有何感受?是懷疑自己的能力,還是聽眾的欣賞能力?你覺得香港聽眾的欣賞能力怎樣?
答:有些歌,我是花了很多工夫寫成的,像羅文的《當你寂寞》,聽眾卻不接受。有些如《舊夢不須記》,寫得快,但旋律和詞意都缺乏新鮮感,(按:《忘記他》倒是有新意的,不過寫於一九六三年,已是二十年前的作品了,只是到前幾年才發表而已。)但聽眾卻很喜歡。
對於這些現象,我怪自己口味和群眾脫節。香港聽眾的欣賞能力,是我至今還弄不明白的。有時,聽眾會接受些創意很新的東西;但同時,有些不通的作品,他們也喜歡。為甚麼如此,我不知道。
問:在追求藝術的完美和迎合大眾二者之間,你偏向哪方面?
答:我是從事流行曲創作的人,極力追求與大眾的口味合拍。但同時,我也希望可以寫些較有創作的作品,希望能道前人未道。可惜力有逮,時常事與願違。
問:某填詞人曾表示,一首詞面世前,常要受唱片公司老闆左右而加以改動,甚至有時因此而大失原意,你認為這是填詞人的悲哀嗎?當你遇到這情形時,如何應付?
答:我的詞作,老闆改動得比較少。受老闆左右不是沒有,但實際不多。大失原意也只是偶然如此。不過,我倒不覺得是悲哀。我常以不能投入群眾為恥;所以有好的意見,能令我的作品更受大家歡迎,我是很樂意接受的。但群眾口味極難把握,身為老闆的,也不一定意見必對。遇到這些情形,我會據理力爭。有時,也會說服老闆的。像《兩忘煙水裡》的監製人,看了曲詞後說不明白甚麼是「兩忘煙水裡」。我就說:「那你要信我,聽眾一定明白。」結果他們依我,而事後這歌證實極受歡迎。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