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0-12-03 07:15:20
由夕陽.楊柳到香蕉
從流行曲而可以看出社會思想模式的,相信只有愛情觀念的轉變。
八一年《倩影》還只為對方的外貌着迷,八三年《常在我心間》卻已把戀慕的範圍推展到全身了(「讓你好好的欣賞,我身體的每部份」)。八○年《分分鐘需要你》只借重比喻來說出心理上的需要(「鹹魚白菜也好好味」),到八四年《愛到發燒》已不再含蓄,直接呼叫出來,而且經常用生理上的溫度變化來配合心理的需求,像《H2O》、《冰山大火》、《將冰山劈開》。至於「醫生在食蕉」,只是生理感應的初步暗示。《壞女孩》細緻寫出抑制慾望,《淚之旅》的「腿撩腿」、《我要》的「搔褲袋」,才把愛和慾等同,而且把從前不敢啟齒的,宣之於口,和歌。
夕陽早沉,楊柳已枯,因此像《雙星情歌》的談情方式已然落伍。《在水中央》的艇,只為完全浮蕩於想像的架構上(歌曲的旋律是小調式),尚可以流行。沾襟的淚,變為《零時十分》裡的香檳,風裡的韆鞦,盪進心碎巷,反映了流行品味和生活細節的轉變。
年青,更年青
從前一批流行曲顧客老了,固然有年輕的一批補上,但今天的樂迷比昨天那批卻更年輕。原因之一可能是租唱片風氣盛行,連未有經濟能力的學生也變成主力消費者了,於是歌詞要淺,歌手要年青。
易於共鳴是製作人的不易信念,因此,作曲的、寫詞的(林夕是剛有經驗哦),心目中都先浮現了十五六歲以至廿三四步的一群為假想對象,設計歌星的形象,無論要扮cool,或者是鄰家男孩,都須要年青。這個現象,頗令鄭少秋、葉振棠、關正傑等人尷尬。除非像許冠傑、徐小鳳、甄妮、羅文,取得永久巨星的法定地位,爭取到另一群人的認可,不然,只有隨年長由了的樂迷沉默的反應而沉寂(此句似乎有字打錯了,卻不知如何錯)。
逃出框框
從粵曲小調的餘緒走出來,從夕陽彎月中走出來,八三至八四年的流行曲,更從電視的框框內全身走出來。
自《啼笑因緣》(而不是更早的《煙雨濛濛》,可見早在八六年,我們已認定《啼笑因緣》是無綫「第一首」用粵語唱的電視劇主題曲)以來,粵語流行曲便在電視劇帶領下踏上正途(其實還遠着呢,至少到三、四年後的七七、七八年電視歌才大放異彩)。很多歌星都是以唱主題曲起家的,羅文《錦繡前程》,關正傑《天蠶變》,葉振棠《戲劇人生》,葉麗儀《上海灘》。(恰恰都是七六年以後的事了)
港台每年的十大金曲,七八、七九、八○三年之中(也就是首三屆),三十首金曲竟然有十五首是電視劇主題曲。電視與流行音樂幾乎有着主從的關係。這段時期,流行曲的觀眾和電視劇觀眾重疊的幅度較大,除了年青人,還包括了經常守在電視機前的家庭主婦。
至八四年,電視主題曲在金曲榜上被全面摒出局。這情況,顧嘉煇解釋為「中篇劇播映日子過短,難以催谷主題曲」所致,但《上海灘》呢?《忘盡心中情》呢?電台近年播歌的選擇,顯然更強調自己的風格和口味,基本上完全獨立於電視這個傳媒之外,甚至,對一般電視主題曲有所抗拒。
至於主題曲本身,由於離不開幾種不變的劇種的限制,厭倦的速度,更超越了水準下降的速度。
(待續)
chinaunix网友2010-12-05 20:52:35
只有隨年長由了的樂迷沉默的反應而沉寂 ---------------------------- 如何发掘这批老去的乐迷的消费能力,不能指望靠怀旧,但如果要转型,他们能否接受?这个包装真是很考功力的说。许冠杰试水,但未脱哲学教育的味道,有没有更贴近的方式呢?
chinaunix网友2010-12-05 20:52:35
只有隨年長由了的樂迷沉默的反應而沉寂 ---------------------------- 如何发掘这批老去的乐迷的消费能力,不能指望靠怀旧,但如果要转型,他们能否接受?这个包装真是很考功力的说。许冠杰试水,但未脱哲学教育的味道,有没有更贴近的方式呢?
chinaunix网友2010-12-05 20:52:35
只有隨年長由了的樂迷沉默的反應而沉寂 ---------------------------- 如何发掘这批老去的乐迷的消费能力,不能指望靠怀旧,但如果要转型,他们能否接受?这个包装真是很考功力的说。许冠杰试水,但未脱哲学教育的味道,有没有更贴近的方式呢?
chinaunix网友2010-12-05 20:52:35
只有隨年長由了的樂迷沉默的反應而沉寂 ---------------------------- 如何发掘这批老去的乐迷的消费能力,不能指望靠怀旧,但如果要转型,他们能否接受?这个包装真是很考功力的说。许冠杰试水,但未脱哲学教育的味道,有没有更贴近的方式呢?
chinaunix网友2010-12-05 20:52:35
只有隨年長由了的樂迷沉默的反應而沉寂 ---------------------------- 如何发掘这批老去的乐迷的消费能力,不能指望靠怀旧,但如果要转型,他们能否接受?这个包装真是很考功力的说。许冠杰试水,但未脱哲学教育的味道,有没有更贴近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