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856568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0-12-04 07:27:48

 
 

 

歌舞合一

  翻版帶最盛行的年代,女人街、廟街是流行曲的寒暑表。但的士高出現,卻不單成為反映歌曲冷熱的場地,更到轉來帶動流行曲發展的趨勢。

 

  到的士高跳舞的和買唱片的主要的都是那一群人,這方面和有點電視/流行音樂的關係相似。監製都不忘在大碟的配方中放進一定份量的Dancing Beat,作為保險的基礎。連以抒情慢歌起家的陳慧嫻都要以《跳舞街》和《反叛》為主力,誰敢貿然站定於原位呢?

 

  隨之而興起的Remix的風氣。以往RemixDisco DJ的專職,成果亦只供Disco專用。但現在專門收錄Remix VersionEP碟,卻成為大碟賣錢後乘勝追擊的武器。

 

  流行歌曲和拍電影一樣,事前部署,經過一番精密計算。計算出來的方程式,是先催谷快歌,到快歌在Disco風行,做成聲勢以後,慢熱的抒情歌才出爐。林子祥的《阿Lam日記》和《最愛是誰》一先一後便是有步驟的出擊模式。

 

  從前可不是這樣,寫詞的甚至執筆創作的人,大抵都感到,寫悲慘的東西容易寫得有深度,寫正面的,輕快的卻難以持久地令人感動下去。所以,得以鍍金的大熱歌,在七十年代末以至八十年代初期,都以悲情的慢歌為主,但自從傷感不再賣錢,歌和舞關係轉密以後,快歌便得以正式登上殿堂,甚至,幾乎推出每首快歌之前,都考慮到:這首歌能不能跳舞?

 

  當然,歌詞還不至於隨Dancing Beat而變得公式化地快樂忘憂;低調,cool是最新的流行感情,也是快歌最佳的邁向深度的出路。梅艷芳的「冰山」情意結,便是一個里程碑。(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甚麼Remix、低調、cool也都不過是各領風騷十來個月罷了,流行文化總是當消費者喜歡了某甲類型,然後消費者就被逼面對大量製造的甲類型。)

 

哲理的好處

  粵語歌進入目下的十年,才登上大雅之堂,主要原因在於從前的俚俗,如果單靠許冠傑的打工仔心聲,歌詞仍停留在只求口語化的階段,對象仍僅限於低下階層的人。所謂反映「現實」,放在今日歌詞的context裡,已變得更大更廣。

 

  為粵語歌提高地位,賦予更深層次現實的,應該是七七年開始的哲理歌。每首歌詞當然有其內在哲理,但這類歌詞卻打正「哲理」的招牌。《家變》的「變幻才是永恒」,《明日話今天》、《風雨同路》、《每當變幻時》,無一不包含一套簡易的人生哲理。

 

  八○年開始,以「哲理」為號召的情況已經減少,聽眾年青化是其中一個原因,另外,一般比較Macro的大道理寫得七七八八,便轉移寫些個人化,個別感受的「非情歌」。《戲劇人生》、《舊夢不須記》、《隨想曲》、《似水流年》。連哲理也越來越須要落實,不然,過於形而上,是市場所不能消化的。

 

(待續)

 

 

 

 

 

 
 
 
 
 
 
 
 
 
 
 
 
 
 
 
 
 
 
 
阅读(188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