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0117381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0-12-02 07:20:03

 

 

 

  這篇大文當年首次發表於198612月號的《號外》雜誌,其時的林夕,是剛剛入了「填詞界」,新丁一名,距「爺」尚遠,卻因此尚能暢所欲言,對樂壇指點月旦。他筆下的「中文歌十年」(1976-1986),可以代表了六十後的中產階級兼知識分子對粵語流行曲發展的看法。張貼此文,筆者忍不住以藍字在文中某些地方加點註腳甚麼的,以有別於一般的全文照錄。又,文中標題俱是原文所有的。

 

  張愛玲(喜歡張愛玲,身份最精英?)說:「他們的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把《半斤八兩》、《陸小鳳》置於十年後的今天,許冠傑和鄭少秋應該都有跟慢了板的感覺,可惜,今天,連胡琴都成了褪色的意象,十年歌事,似水流年,誰握得住?

 

落花滿天,再蔽不了月光(此語改寫自粵劇《帝女花.香夭》的唱詞:落花滿天蔽月光)

  粵語流行曲的前身,其實是脫胎自粵曲小曲國語時代曲,這種身份到七九、八○年左右大量改編外國歌的年代,才得以改變,變為「用中文唱出來的現代旋律」。

 

  由《禪院鐘聲》、《天涯孤客》衍變出來的小調式歌曲(《天涯孤客》也屬改編外國歌,怎麼卻成了小調式歌曲的代表呢?可見我們對小調歌曲的定義其實都很模糊),在這們這個十年當中,還有着重大的影響力,《願君心記取》、《像白雲像清風》、《京華春夢》,甚至到八一年,還有《做人愛自由》、《醉紅塵》兩首小調的餘波進佔當年的十大金曲。(所提五首作品,全是顧嘉煇的作品啊!但不必往下看,從行文語調裡可感到:小調即落伍之調,合該早早葬送在歷史長河!但現在相信不少人頗懷念這類「小調」

 

  大家都慣於沉醉在古典的經驗裡,武俠劇的主題曲在頭三年可以盡情出招,《陸小鳳》、《決戰前夕》、《誓要入刀山》、《倚天屠龍記》、《春雨彎刀》、《天蠶變》、《楚留香》……製作的,唱的,都有了倚恃,情義+灑脫+古裝劇主題曲主唱權,幾乎是一種保證,直至信譽不再,才把配方改變。《射鵰英雄傳》的三首主題曲可以為武俠劇主題曲奏出響亮的尾聲,羅文+甄妮這組合是一個號召,而夾着大量電子效果的編曲和豐厚細微的和聲,卻更能預告:節奏已經改變,即使是披着同一件古裝的外衣。

 

  八四年的《天籟》,得了最佳編曲獎,顯示,電子化的感覺將會進佔我們流行音樂的感性之中。很難想像,一首一板一眼,完全依賴傳統樂器,純以「真摯」伴奏的武俠劇主題曲,還可以風行起來。

 

斬不斷的情(原標題是「軌不斷的情」,疑是打錯字)

  作為一次回顧,本來很想為這十年分期,整理出一些完整的發展條理,從而把流行曲和時代社會思想價值的轉變拉上偉大的關係,可惜,用耳,用心,用放大鏡,再看再聽,都找不到兩者之間的等號。

 

  從前流行古裝武俠劇主題曲,到八三、八四年開始才強調現代城市經驗,並不表示以往幾年人心懷舊。對本地中文歌曲來說,十年只是短暫的萌芽而至初熟期。期間種種轉變,反映了製作方針、眼光、觸覺、人材興替和聽眾口味的變化和進步,多於整個社會的脈動。(是的,至少市場對象從字也不識幾個的草根小民移向中學生、大學生以至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產品的性質怎可能不變?)

 

  把這個等號放到外國,放進更大的時空之中,還可以分出幾個時期:五五至五九年是Era of Interpersonal Romance,五○年代末是Decade of Innocence,六十年代是Decade of Exploration,七十年代是Decade of Frustratedidealism。至於我們呢?只得十年有多的年日,要待更多的十年,才浸得出歷史的觀照。

 

  回鄉熱潮,只能反映於尹光的《話畀家鄉知》(鄭國江替薰妮填的《故鄉的雨》,也算是暗暗有所投射吧)。偷渡浪潮,只能有張偉文的《異鄉人獨白》,截取感性的片面。一九九七,化散為零的隱晦字眼,《借來的美夢》,「不能生根」之類,再正面一些的,有遭禁的危機。

 

  十年來的廣東歌,只是浪漫化了的真實。一切時代的細節,都無從承載,只能選些符合「美感」的,許冠傑時代是「打工仔心聲」的現實主義,後來地位和格調提高了(毋寧說是市場環境大大改變了,從前不大需要考慮大、中學生和知識份子的消費需要,八十年代開始卻很需要了),傾向於商業化的浪漫。再真實一些,披露自然人性的,如《荷里活》(即普通話裡的「好萊塢」)、《雪姑七友》便陷於低俗,即使阿Sam的《擦鞋仔》,亦已被譏為過時的現實。更高層次的象徵,斷裂式的經驗重現,卻又非流行曲聽眾能夠理解接受的。(這些林夕在新世紀以來倒是試驗過不少嘛)

 

  所以,我覺得粵語流行曲只是一堆符號,指示了共同的簡易即食理念,多於細緻複雜的experiential form。最重要的原因,是流行曲的target audience(總是在不必要的時候也要中英夾雜一下,華人啊華人!)比製作人和歌手的品味更具決定性。特別在香港這樣狹小的市場,根本容不下主流以外的東西,但甚麼才是主流?怎麼形成?何時改變?相信沒有一個監製可以說得實,只能跟隨,摸索,猜度,賭博,結果,證實愛情和概念化的感覺最安全。當然,Common Interest總是比較淺易的,而流行曲的表要對象是年青人,尤其是中學生,所以,簡易的愛情,成為一個永恆的母題。(也就是說情歌不可能不氾濫的)

 

(待續)

 

 

 

 

 

 

 

 

 
 
 
 
 
 
 
 
 
 
 
 
 
 
 
 
 
 
 
阅读(4193) | 评论(32)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10-12-05 20:45:54

虽然这篇里林夕对代表传统的小调和反映底层用词的歌曲评价不算太高,但反映了价值观的时代变迁。饱暖思淫欲,经济腾飞,工作生活环境改善,饱受压迫的打工仔许冠杰自然要退出舞台了,换上的是巨星阿Sam。

chinaunix网友2010-12-05 20:45:54

虽然这篇里林夕对代表传统的小调和反映底层用词的歌曲评价不算太高,但反映了价值观的时代变迁。饱暖思淫欲,经济腾飞,工作生活环境改善,饱受压迫的打工仔许冠杰自然要退出舞台了,换上的是巨星阿Sam。

chinaunix网友2010-12-05 20:45:54

虽然这篇里林夕对代表传统的小调和反映底层用词的歌曲评价不算太高,但反映了价值观的时代变迁。饱暖思淫欲,经济腾飞,工作生活环境改善,饱受压迫的打工仔许冠杰自然要退出舞台了,换上的是巨星阿Sam。

chinaunix网友2010-12-05 20:45:54

虽然这篇里林夕对代表传统的小调和反映底层用词的歌曲评价不算太高,但反映了价值观的时代变迁。饱暖思淫欲,经济腾飞,工作生活环境改善,饱受压迫的打工仔许冠杰自然要退出舞台了,换上的是巨星阿Sam。

chinaunix网友2010-12-05 20:45:54

虽然这篇里林夕对代表传统的小调和反映底层用词的歌曲评价不算太高,但反映了价值观的时代变迁。饱暖思淫欲,经济腾飞,工作生活环境改善,饱受压迫的打工仔许冠杰自然要退出舞台了,换上的是巨星阿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