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0-10-28 07:23:32
如文首所言,應屆的音樂成就大獎將頒予于粦,筆者既是驚喜也是意外。相信,說到受忽視,同是幕後人,于粦受忽視的程度是遠遠甚於他的後輩。
于粦早於一九五三年便開始入行搞電影音樂,是現存為數極少的五、六十年代粵語歌發展的見證者。但于粦一開始的時候寫的電影歌都是國語的,其中大家會很驚訝的是,于粦曾經和金庸合作過,金寫詞于譜曲。于粦最津津樂道的是電影《不要離開我》的插曲《門邊一樹碧桃花》,這首他和金庸(筆名林歡)合作的歌曲,主唱者還是大名鼎鼎的張露,只是該片是左派電影公司的出品,張露只肯以「陳露」的名字出現。
林歡詞、于粦曲的電影歌曲至少還有《女兒心》、《上轎歌》、《猜一猜》,分別是電影《少女的煩惱》、《鳴鳳》和《鸞鳳和鳴》的插曲,此外二人亦合寫過話劇《雷雨》的《「雷雨」序曲》,是首氣勢磅礡的大合唱。如此崢嶸歲月,誰還記?
五十年代中期以後,于粦開始不斷為粵語電影創作歌曲。而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六十年代兩部電影《蘇小小》、《一水隔天涯》裡的歌曲,尤其是《一水隔天涯》,絕對是于粦的代表作,據知還曾灌唱過英文版本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五、六十年代于粦所寫的粵語電影歌曲,大部分都是刻意讓它帶粵曲味的,說明當時粵語電影歌曲有粵曲味是正常不過的。這些作品,也大部份是先詞後曲的,即以《一水隔天涯》來說,其實正是由左几先寫出歌詞,于粦譜曲後再視情況把歌詞略修改。今天提起粵語歌,我們都認為只可以據曲填詞,不可能先寫詞讓作曲家去譜。但于粦當年的大量作品恰恰違逆了這種成見──是我們為了某些以為是進步的原因(比如避卻粵曲味)而槍斃了先詞後曲的傳統吧!
至少在七十年代電視歌開始雄視樂壇的時候,于粦仍然曾經以先詞後曲再改詞的方式創作了不少電視劇主題曲,計有無綫的《逼上梁山》、佳視的《廣東好漢》、《雪山飛狐》以及麗的的《大家姐》,這批歌曲都有一定的流行程度嘛。
際此于粦將獲殊榮的時候,一方面宜趁機好好重溫于粦走過的音樂道路,箇中自有光輝耀目之處,一方面也應重新審視五、六十年代的原創粵語歌曲,多少前人心血作品因為當時粵語歌地位低微而備受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