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月號的《香港電影》雜誌寫了五千多字的長文,談論近幾十年間的港產片與港產電影歌。文末謂:「另一方面是死中求活,死路有時也可以走成活路!比如說,當人人爭拍《葉問》,像不把這個題材拍厭便不罷休,是否能有人另闢蹊徑,拍一個關於五六十年代粵語流行曲之父周聰的奮鬥故事,這不但對抗一下60年代沒有粵語歌的說法,反映粵語歌遭英文歌、國語歌圍堵的實況,還可以名正言順多唱幾首粵語歌……或者,還能以港產片救港產歌。」
這段結束文字,曾猶疑過應不應把粵劇粵曲都「拉落水」,寫作「反映粵語歌遭英文歌、國語歌、粵劇粵曲圍堵的實況。」但終是不忍,不想直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冷酷現實。
但想着想着,如果真是要拍一部「歌壇葉問:周聰傳」,為了製造戲劇性的衝突,也許「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才更見張力吧!
相信,現實生活裡的周聰經歷,具戲劇性之處是不多的,但電影故事常常是三分真實七分虛構,像多年前的《南海十三郎》,真實的內容又有多少呢?
說來,要不是為《香港電影》寫這篇長文,未必引發出這個幻想,而所以要把這個幻想寫出來,並不是期望真有電影公司會採用這個橋段,只是借以抒發對粵語歌愛與哀之間的微妙情感吧!
阅读(1871) | 评论(8)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