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270522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0-04-07 07:32:37

 
  讀《音樂研究》雜誌2010年第一期裡吳志武所寫的文章「明清以來『宮調聲情』理論的闡發與實踐」,頗有一些聯想。
 
  如吳文所言,「宮調聲情」理論,最早見於元代芝庵的《唱論》,原文謂:「大凡聲音,各應於律呂,分於六宮十一調,共計十七宮調:仙呂宮唱,清新綿邈;南呂宮唱,感嘆傷悲;中呂宮唱,高下閃賺……雙調唱,健捷激裊;商調唱,凄愴怨慕;角調唱,鳴咽悠揚;宮調唱,典雅沉重;越調唱,陶寫冷笑。」
 
  到底有沒有「宮調聲情」這回事,學界之中甚有分歧,否定與肯定者都有。吳志武的文章,是通過對明清以來的相關論說及實踐運用的考察和分析,做出了幾點結論:

 

  其一 「宮調聲情」只是一種大體的歸類,具體運用時可以很靈活的。

  其二 「宮調聲情」與音樂關係密切。

        其三 明清時期「宮調聲情」仍然為曲家們用於實踐中。

  其四 這時期的「聲情」實際上由文體要素(包括平仄格律、曲情)與樂體要素(包括旋律、節奏、唱法、調高等)綜合而成。

 

  筆者在這方面完全是門外漢,只是以多年玩奏音樂的經驗,感到「宮調聲情」自當跟音樂有關。雖然,如果以現在的十二平均律體系來看,調高影響聲情常常是不大明顯的,反而調式更能凸顯聲情的差異,比如西洋的大調與小調,聲情真可歸納為一種傾向喜悅一種傾向哀愁。可是,古代中國的音樂,卻應該不是使用十二平均律的,尤其是簫笛等樂器,不同的筒音指法,所奏得的音律與音色都是有差異的。比方說吹奏傳統的六孔洞簫,筒音3或筒音6的音律與筒音5和筒音1的音律就有差異,而音色上前者是幽咽得多,再加上不同的調式組合,的確會產生頗不同的聲情。

 

  據知南宋的姜白石的自度曲,多是以洞簫來作為創作媒介的(不同今天很多音樂家是以鋼琴來作為創作音樂的媒介),而明清的戲曲,笛子的地位十分重要,昆曲更是無笛不成。

 

  所以,筆者相信,芝庵說的十七種聲情,大部份都可以在傳統的中國簫笛上尋索得回來。事實上,簫笛五個常用的筒音(12356)指法跟四種常用調式(宮、商、徵、羽)便已可組合出二十個「宮調」,超過芝庵說的十七種哩!

 

  以上兩三段所言,不免屬門外漢的瞎扯,但自信也不至於屬胡說八道。

 

 

 

 

 

 

 

 

 

 

 

 
 
 
 
 
 
 
 
 
 
 
 
 
 
 
阅读(149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