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0-04-07 07:32:37
其一 「宮調聲情」只是一種大體的歸類,具體運用時可以很靈活的。
其二 「宮調聲情」與音樂關係密切。
其三 明清時期「宮調聲情」仍然為曲家們用於實踐中。
其四 這時期的「聲情」實際上由文體要素(包括平仄格律、曲情)與樂體要素(包括旋律、節奏、唱法、調高等)綜合而成。
筆者在這方面完全是門外漢,只是以多年玩奏音樂的經驗,感到「宮調聲情」自當跟音樂有關。雖然,如果以現在的十二平均律體系來看,調高影響聲情常常是不大明顯的,反而調式更能凸顯聲情的差異,比如西洋的大調與小調,聲情真可歸納為一種傾向喜悅一種傾向哀愁。可是,古代中國的音樂,卻應該不是使用十二平均律的,尤其是簫笛等樂器,不同的筒音指法,所奏得的音律與音色都是有差異的。比方說吹奏傳統的六孔洞簫,筒音3或筒音6的音律與筒音5和筒音1的音律就有差異,而音色上前者是幽咽得多,再加上不同的調式組合,的確會產生頗不同的聲情。
據知南宋的姜白石的自度曲,多是以洞簫來作為創作媒介的(不同今天很多音樂家是以鋼琴來作為創作音樂的媒介),而明清的戲曲,笛子的地位十分重要,昆曲更是無笛不成。
所以,筆者相信,芝庵說的十七種聲情,大部份都可以在傳統的中國簫笛上尋索得回來。事實上,簫笛五個常用的筒音(1、2、3、5、6)指法跟四種常用調式(宮、商、徵、羽)便已可組合出二十個「宮調」,超過芝庵說的十七種哩!
以上兩三段所言,不免屬門外漢的瞎扯,但自信也不至於屬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