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50737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9-12-18 07:33:44

芳艷芬、王粵生之合照
 
 
  從戰後至一九五○年代初期所產生的原創粵語歌曲,大抵創作者都不曾認為自己寫的是「粵語流行曲」,比方之前在此介紹的電影《蝴蝶夫人》裡的兩首粵語插曲,創作者只是一心為電影寫歌而已,而不會認為自己在創作「流行曲」,事緣那個時候根本沒有「粵語流行曲」的概念。可是,這兩首插曲的曲調,後來卻為「粵語流行曲」所用,變成真的是流行曲作品了。這點微小的區別,好像無關重要,但筆者覺得有時必須認真區分。
 
  像今天筆者將要談到的王粵生作品,亦有一點這類型的案例。王氏最早期的創作,為紅線女的粵劇《搖紅燭化佛前燈》(1951年)特別譜寫的小曲《紅燭淚》,為電影《紅菱血》(1951年)譜寫的插曲《銀塘吐艷》(後又名《荷花香》),寫的時候,王氏也應不會認為自己在寫「粵語流行曲」,但一九六○年代以後,這兩首粵語歌曲卻一直給視為「粵語流行曲」,將之重新灌唱的歌手甚多,甚至,國語時代曲界的「中國歌后」張露也灌唱過《荷花香》的國語版。
 
  王粵生這兩首粵曲風味甚濃的小曲,能跨過界別,風行於流行音樂的疆域數十年,或者可以說明,好的旋律,縱使風味甚土,也能深受各個階層的樂迷喜愛。也可以說,《紅燭淚》和《荷花香》是香港的粵語流行曲從傳統風味的廣東小曲過渡過來的重要見證。有一點值得補充,這兩首小曲都是據唐滌生的詞譜寫而成的,而當初是唐滌生特別找王氏來譜寫它們的,唐氏還曾特別囑咐王粵生要致力撰寫一些「流傳後世」的東西(見《粵曲的學和唱──王粵生粵曲教程》裡的王粵生小傳)。王粵生和唐滌生後來更成為很好的「拍檔」。

 

  王粵生是來自粵劇粵曲界的音樂家,但他像當時不少同行如陳文達、譚沛鋆、林兆鎏、梁漁舫、胡文森等一樣,如饑似渴地去學習和揣摩西方音樂,以期為「我」所用。此外,他們裡有好些人是興致勃勃的去仿效西洋流行曲模式來創作。

 

  事實上,就在一九五○年代,王粵生便多次嘗試以西洋的流行曲曲式來創作電影歌曲。最著名的當數電影《檳城艷》(1954年)裡由芳艷芬演唱的兩首歌曲:《檳城艷》、《懷舊》,另一較少人知卻也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佳人有約》(1953年)裡由白雪仙演唱的插曲《載歌載舞》。這三首作品,王粵生還自己兼寫歌詞,也就是作曲填詞一手包辦。

 

  二十年前的十二月,王氏剛去世時,樂評前輩梁寶耳曾在其「新樂經」專欄裡說:「筆者最感興趣之一個問題是關於當年由紅伶芳艷芬所唱之《檳城艷》一曲,筆者認為此曲令芳艷芬紅上加紅,結構屬西洋曲式,但內容感情豐富,是出於有天才作曲家之手筆。尤其中段由短音階轉回長音階之一句屬於神來之筆。」是的,無論是從曲式、音階還是編曲等方面來看,《檳城艷》都是標準的現代流行曲原創作品,在當時而言是非常前衛的,只是原唱者芳艷芬不是「流行歌手」罷了。

 

  《懷舊》其實也是一個有趣的實驗品。它用的是西方流行曲式AABA,調性表面上看是西洋的短調綴以大二度關係的轉調,但卻保有另一種可能:可以轉變成傳統的粵曲乙反調轉正線,這二者在音律上是很不同的。所以,筆者常說這是「一曲兩制」 ── 一制是流行曲的、西洋的,另一制是傳統的、粵曲的。

 

  白雪仙在電影《佳人有約》裡所唱的《載歌載舞》,王粵生嘗試以舶來的六拍子來寫歌,曲式也是西方流行曲式AABA。這首短歌小巧可人,可惜,白雪仙不曾把它灌成唱片,不然,應可流傳得廣一點。說到這一點,也是早期粵語流行曲發展的一大遺憾,因為當時很多原創的粵語電影歌曲,很多時是由紅伶主唱的,但他們很多時也像白雪仙般,在電影裡唱過便算,並不會另外將之灌成唱片,因而有關歌曲便難以流傳開去。像芳艷芬這樣願意灌唱「小曲」的紅伶,是太少了!

 

  可能是因為唐滌生辭世、芳艷芬退出藝壇的雙重影響,王粵生在一九五○年代末至一九七○年代初,創作量銳減,流行曲模式的作品則根本不寫了。而今看來,這委實是香港粵語流行曲發展裡的一大損失。

 

  據筆者所知,王粵生在一九七○年代後期至一九八○年代初,也寫過一批為數不多的粵語流行曲作品,當中既有替電視台寫的電視歌如無線劇集《楊貴妃》(1976年)主題曲,也有應唱片公司之邀而寫的。其中最後一首曲調作品應是一九八四年由大AL張武孝所主唱的《狂歌》,填詞的是鄭國江,筆者記得當時還是用作「主打歌」的,唱片公司方面也很強調是特邀王粵生來寫這個曲調的。這首《狂歌》,筆者發現亦屬可以「一曲兩制」的,感覺上王粵生總是喜歡讓傳統的東西融入現代(西洋)的音樂裡,歷數十年不變。

 

  今年是王粵生逝世二十周年,粵劇粵曲界為此搞了一點紀念活動。但筆者認為,王粵生於香港粵語流行曲界而言也是重要的先驅人物,僅舉《檳城艷》、《懷舊》兩首名曲亦足以流芳後世,這方面也是值得人們紀念及追懷的。

 

 

 

 

  註:本文前天在《信報》文化版發表。

 

 

 

 
 
 
 
 
 
 
 
 
 
 
 
 
 
 
 
 
 
 
阅读(3349) | 评论(8)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09-12-19 13:37:44

王粤生的曲子我是有印象的,就在秋官的《欢乐年年》大碟里,有他作的曲,在后来秋官的大碟里再没见过他的名字,就知道应该是70年代后期以前的人物。

chinaunix网友2009-12-19 13:37:44

王粤生的曲子我是有印象的,就在秋官的《欢乐年年》大碟里,有他作的曲,在后来秋官的大碟里再没见过他的名字,就知道应该是70年代后期以前的人物。

chinaunix网友2009-12-19 13:37:44

王粤生的曲子我是有印象的,就在秋官的《欢乐年年》大碟里,有他作的曲,在后来秋官的大碟里再没见过他的名字,就知道应该是70年代后期以前的人物。

chinaunix网友2009-12-19 13:37:44

王粤生的曲子我是有印象的,就在秋官的《欢乐年年》大碟里,有他作的曲,在后来秋官的大碟里再没见过他的名字,就知道应该是70年代后期以前的人物。

chinaunix网友2009-12-19 13:37:44

王粤生的曲子我是有印象的,就在秋官的《欢乐年年》大碟里,有他作的曲,在后来秋官的大碟里再没见过他的名字,就知道应该是70年代后期以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