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9-08-15 07:23:33
可喜的,從此曲中,我們可以聽到男女聲的對話,很清楚,互相緊密地追逐著。如男聲唱出:「悲莫悲……」女聲則唱「凝悲……」,兩個「悲」字碰在小節的開端強拍,男聲唱:「今日痴……」女聲:「從今痴淚……」,兩個「今」字同樣地遇上。而兩個「痴」字,男聲在小節中的第三拍唱出並延續着,女聲則在第四拍加入,聽去非常流暢和諧。從此詞聽來,不論在詞義,創作熱誠及技法上,都能察覺到填詞人的高深功力。個人實在佩服萬分!
其次,《雨絲情愁》一詞,個人亦非常欣賞。字音與旋律,不論聲調高低或句法組織,都十分配合。嚴格說來,除了把「抑」字(陰入聲)放在3
在詞意裡,個人甚喜愛:「卻忘想風聲能轉達……可惜聲浪,被大雨遮掩你未聞……」無奈的愁緒,盡溢於言表。
《彩雲曲》一詞,重複的句子頗多,詞義內蘊,並不太豐富。似乎一句「想美夢變真」經已道破!但「字聲」與「樂律」的配搭,十分流暢。
為粵歌填詞,詞人普遍遇上的困難,是旋律之突然提升或下降半度!此曲很顯著的幾個音符,是採用了旋律性短音階上行時的特性,把音階的第六、七度提升了半度:3 ── #4 ── #5,填詞者相信費了不少心思,才套上了「……美夢變真……」。可惜,這種臨時的音律提升,卻把「變」字(陰去聲)唱成「辨」字(陽去聲)(這一點筆者是不同意的,因為「#4 #5」是大二度關係,「變真」也很適合配大二度的自然音階,這已使「變」字更傾向於原本的陰去聲,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看看這三個音配「二二三」好唱還是配「二四三」好唱?)。不過,在了解作曲人與作詞人的不同要求時,我們就不應對這方面抱過份的挑剔!
不論中西樂論,都不同意填詞人把介詞虛字(如「呀」、「的」、「了」)放在譜上每一小節的頭板Downbeat,此曲裡其中一句「在我心我願我的歡笑」,那「的」字正是放了在頭板處(按:原文附有譜例,這裡省掉了,為順暢文意,只好補上這一句),這是詞學上之大忌,蓋使人有「喧賓奪主」之感!望填詞人不要介意這個基本的提議!(事實上,犯這毛病的歌詞作品年年都有一大堆,到今天,填詞人都是聽demo填詞,少有譜看的,他們常常難以感知強拍重音何在,又怎樣去注意呢?)
《稻草人》的曲詞取材新穎,這是獲得傳媒大力推動的主因。而且,是不容否認。但在樂曲的第二句:「天生我為稻草人……」的「我為……」二字,放在1、
在中段,有一句「護守這稻田……」放在「35576(最後兩個音是低音)……」的音符上,「這」字唱來較牽強。把「陽上聲」唱成「陰上聲」便成了「姐」字!假若換上了「此」字,或許會適當一點。(經過十多二十年來的演變,「這」字在粵語歌裡卻是兼可「陽上聲」或「陰上聲」了)。
此曲流行了多時,其中一句歌詞,實在功不可抹!「不要金,不要跟,只要一枝棍……」成了俗語。在商業角度觀之,似乎頗具價值!但以實際生活角度而言,卻與真相不符!筆者小時候曾居住在滿佈稻田之區,見過不少稻草人,皆手執「一提扇」,而從未見過手執「一枝棍」以「趕去飛鳥」的。手執「一枝棍」去「趕匪」的大廈管理員卻多著。而且,相信很難找到「不要金,不要銀」者。
至於《靈芝草》的詞意,儘管填詞人欲傳播的訊息,在技巧上的處理略為失當。個人認為她對填詞及旋律的配合方面,處理得非常流暢。而且,那一股熱愛中華的氣節,是值得推頌!
以上都是自己對「八二年度最佳歌詞」之入選作品所提出的「非常主觀」的淺見。不知先進們及讀者的看法如何!